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江南三大名楼
发布时间:2013-10-13 03:37:42 作者:吕金梁 发布者:lvjinliang 浏览次数:2805  类别:在线阅读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政府


 

江南三大名楼

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楼,重房也”;“阁,楼也”。这就是说,楼阁一般都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质为主要结构。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因此成为文人雅士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因楼阁而诞生,而楼阁也因这些佳作而声名远扬。在众多的楼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了。

岳阳楼

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操练水军,在洞庭湖连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建筑了巴丘古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了阅军楼,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军楼临岸而立,登临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波皆可尽收眼底,气势非同凡响,这座阅军楼就是岳阳楼的前身。阅军楼在两晋、南北朝时被称为巴陵城楼。

岳阳楼的扩建、定名和声名远播,始于盛唐张说。张说(公元667730年),字道济,又字说之,洛阳人。历仕唐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贬守岳州。此时张说年近半百,饱经风霜,到任不久,决定张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以寄情销愁。

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手艺高强,擅长土木设计,被张说相中。张说限李鲁班在一个月内设计出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的楼阁图样。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再限七天时间,一定要拿出与洞庭胜景相得益彰、颇有气派的楼阁图样。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时,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木头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李鲁班接过来,左摆右试,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赶紧向白发老人道谢。谁知老人一阵风后不见了,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3字的木尺。工地上人们纷纷跪下,向老人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因其在天岳山之南,遂定名为“岳阳楼”。楼成之后,张说“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据唐书记载:乾元二年(公元759)三月,李白流放夜郎至巫山途中遇赦,后转道岳阳登临岳阳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吟出了“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名句,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著名诗人也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名气大增。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因所谓的泾州贪污案被贬至岳州,他虽愤郁满怀,却仍励精图治。在岳阳迁建文庙,维修南湖紫荆堤,并筑偃虹堤,治理水患。当时的岳阳楼已经坍塌,滕子京于庆历五年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募捐集资,重建了岳阳楼。楼台落成,滕子京又托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范仲淹与滕子京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是同窗好友;因滕子京“文才武略兼备”,范仲淹还曾多次向朝廷推荐重用他。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不好,心情不快。接到老友从湖南寄来的信函,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从没去过岳阳楼,他就在邓州花洲书院里,仔细欣赏了《洞庭晚秋图》后,欣然挥毫,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下了骇世宏文《岳阳楼记》,表现出自己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矢志不移。同时对被贬老友给予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酣畅淋漓,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匠心独具,情景交融,语气铿锵,尤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人们广为传诵,成为至理名言、千古绝唱。

走进岳阳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历朝历代留下的大量墨宝。楹联挂满四壁,印象最深的是江西御史窦垿撰写一幅百字长联,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挥洒自如,对仗工整。它的上联道出岳阳楼的特点,指出它的“奇处”;下联则描绘岳阳楼所处的环境及四周景物。整幅对联,谈古论今,写景抒情,引人遐思,给人启迪。

一楼和二楼都挂了《岳阳楼记》的紫檀木雕屏,书写者同为清代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大书法家张照。为什么要挂两幅呢?原来清道光年间,一位吴知县看到了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惊叹于张照的书法、精巧的刻工和名贵的木质,想偷梁换柱,将此宝据为己有,便请人仿造了一幅雕屏。但刻字匠心生不满,愤愤不平,故意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刻得很细,以暗讽县官的居心不正。县官离任时,把真品一同带上船,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人亡。雕屏沉入湖底。枯水时,被渔民打捞上来。民国时期重修岳阳楼时,被巴陵名士吴敏树出资200大洋购得,重新悬挂于岳阳楼。由于这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即使赝品也有百多年的历史,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雕屏就一起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里。当你欣赏二楼张照的真迹时,可发现《岳阳楼记》全书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字体。从开头至“前人之述备矣”,这一段是对岳阳楼的总括,用的是楷书;而从“然则北通巫峡”到“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用流畅的行书表现出范仲淹的心情;“嗟乎!”至“吾谁与归!”则用行楷书写;书写完毕,张照可能甚为满意,落款是酣畅淋漓的草书。再仔细看,全书中“怒”字似两把利剑,“临”字像把酒迎风、衣襟飘飘的士子。令人称赞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十个“之”字的起落笔皆不同,“江浩浩汤汤浑”六个“三点水”都不一样。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瑰宝。

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几经沧桑,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再建。为三层、四柱、纯木、飞檐,其盔顶为中国古建筑中所少见。至民国末年,楼身已经破旧不堪。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岳阳县想请毛泽东主席题写“岳阳楼”牌匾,赫赫声名的陈赓大将将此要求转达给毛泽东主席,而毛泽东则谦虚地要他们转请郭沫若题写,自己则手书杜甫诗《登岳阳楼》。郭老所题“岳阳楼”牌匾、毛泽东手书杜甫诗雕屏和范仲淹《岳阳楼记》壁挂现在都成为岳阳楼镇楼之宝,供游客观览品赏。

19831984年按历史风貌对岳阳楼进行重修。同时改建了周围“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四座牌坊,刷新了“怀甫”、“三醉”、“仙梅”三座辅亭。楼内陈设也有所充实。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此楼旧貌依然。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是封建士大夫贬谪文化的集中体现,带有浓厚的忧愤情结和感伤气息。他们的胸怀如洞庭水一般的浩荡,风骨如岳阳楼一般的高古,虽郁郁而不得志,仍心怀社稷,造福黎民,实属难能可贵。

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的公元223年。东吴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为了防御蜀汉刘备来犯,作为观察瞭望之用。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随着江夏城的发展,该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关于“黄鹤楼”一名的由来,历史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士,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热情地招待了一个衣衫褴褛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连十年酒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富裕起来。为了感谢道士,酒家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俊秀,辉煌瑰丽,历史上就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场所,并留下很多不朽名篇。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传说和雄姿,描绘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多年后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慕名而来,他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抬头望见崔颢的佳作,只好搁笔,发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历代登楼赋诗者众多,仅唐代就有崔颢、李白、王维、孟浩然、顾况、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杜牧等等。像李白所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景交融,大气磅礴,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乾隆年间,有三个进士一起从京城返乡。一个是河南的,一个是四川的,一个是湖北的。午饭时刻,他们在一家酒馆聚会,谈起家乡的名俗景观,均夸口赞叹。河南进士道:“河南有个开封塔,离天只有一丈八。”四川进士道:“四川有个峨嵋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此时,只见湖北进士仍慢悠悠地吃着酒,两人目光齐刷刷向他投去。湖北进士呷了一小口酒,大声地摇头晃脑:“湖北有个黄鹤楼,半截伸在天里头。”两进士不服,都说不可能,要罚湖北进士酒,湖北进士仍慢吞吞道:“若不信,乘船游”。

湖北进士通晓天文地理,能观星象,知道三日后即有大雾,便邀那两人游江,及至长江黄鹤楼脚下,但见黄鹤楼上大雾弥漫,顶端全像是没入云里,两人便齐赞:“湖北的黄鹤楼果然名不虚传!”

历史上的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一次被毁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附近民房失火而殃及。1927年春,毛泽东站在黄鹤楼的遗址上,举目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的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鹄矶头。1957年修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4年,在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一百周年之际,武汉市政府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重新修建黄鹤楼。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建筑,高51米,仅次于滕王阁,明面上看为5层,实际上还有5个夹层,共为10层,高大雄伟。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飞檐翘角,仿佛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内外绘有仙鹤,配以云纹、花草、龙凤等图案,加上金色琉璃瓦,更显金碧辉煌。主楼周围建有铜铸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碑廊、亭阁、山门等一批建筑,将主楼烘托得雄伟壮丽。黄鹤楼已成为武汉市的标志和象征。

拾阶而上,一气到顶,放眼四望,“极目楚天舒”,滚滚长江和武汉三镇尽收眼底。远处长江横亘眼前,大桥飞架南北,对面龟山上的东湖电视塔高耸入云。第三层展示文人墨宝。陈列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名篇佳作,流芳百世。其中有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有张继、黄庭坚、陈贽、岳飞等,他们在游黄鹤楼时都留下不朽的名赋名诗。第二层着重介绍黄鹤楼的变迁,诉说人世的风雨沧桑。这里展示着1700多年来历朝历代修建的、风格各异的黄鹤楼,令人感慨和追思。

黄鹤楼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走进黄鹤楼,就等于走进了历史。回望黄鹤楼,心头油然升起一种浓浓的沧桑感。黄鹤楼,不见你,心向往之;见了你,不忍离去;人已离去,心仿佛还在原处。

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初唐永徽四年(公元653),迄今已有1300多年了。南昌市在唐代为古洪州,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曾任都督。贞观年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通音律,造诣很深,尤其是在画蝶上更是独步天下,其所绘《百蝶图》,或飞或立,姿态翩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价值千金,后世将其称为“蝶画鼻祖”。但他对政事不感兴趣,“骄纵失度”,“所过为害”,劣绩昭著,被唐太宗从苏州贬到洪州后,怏怏不乐,于是就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天天在都督府里吹拉弹唱,寻欢作乐。他听从一个幕僚的建议,带着一班僚属与歌舞乐伎,来到章江门外的山峦之上,踞高远眺,见西山层峦迭翠,赣江碧波翻滚,顿觉心旷神怡,胸襟开阔。高兴之余,便命人在山峦之上摆开酒宴,奏乐歌舞。可这里乱石嶙峋,荆棘丛生,根本不能载歌载舞,僚属与歌舞乐伎纷纷下跪求饶。李元婴无奈,只好作罢,但心头仍觉不快。后来,有人提议在临江处建一楼阁,既可览山川之秀,又可观歌舞之乐。李元婴拍手称快,便择日动工,兴建楼阁。楼阁建成后,李元婴几乎日夜登阁游宴,歌舞欢娱,不理政事。唐太宗闻之,十分生气,再次将其贬到滁州。此后,该楼阁上的歌舞停歇了一阵,但没过多久,阁上又是灯火通明,歌舞声、鼓乐声不绝于耳。几乎所有的后任者,每逢重大活动,都要在此举行规模不等的宴会与歌舞表演。一时间,滕王阁被誉为“歌舞之地”,声名远播。

公元675年,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宴请饶有名气的文人雅士。“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才华早露,被誉为神童。他去探望被贬到交趾(在今越南境内)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也在被请之列。阎伯屿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对诗文过目不忘。阎伯屿叫他事先精心准备好一篇序文,以便届时崭露头角,一举成名。正在大家酒意酣畅之际,都督阎伯屿突然提出为重修滕王阁作序之事,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假意请客人现场作文。大家心知肚明,所以都推辞不写。26岁的王勃,初来乍到,竟毫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毫,行文如涌。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袖而去,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到底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头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情不自禁,拍案而起:“真是奇才!当垂不朽!”。听见阎都督的赞扬声,全场皆惊,所有宾客全都往王勃席上围了上去,赞不绝口。

吴子章见被人抢了风头,心中大怒,讥讽王勃诗作是抄袭他的,声称《滕王阁序》是他自己宿构的诗!见阎大人和众士不信,吴子章当众将《滕王阁序》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众人大惊,便对王勃起了疑心。王勃毫不惊慌,反问道:“吴兄过目不忘,令人佩服,但这篇文章末尾还有序诗吗?”吴子章不能答,只见王勃起身挥墨,文不加点,写下一首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写罢,众人皆服,无不称赞,吴子章羞赧而退!王勃即席所作的这篇情景交融、才华横溢的序文,遂成描写滕王阁的千古绝唱。王勃离开滕王阁后,继续南下探亲,不料途中竟溺水身亡,天妒英才,令人扼腕叹息。

王勃的《滕王阁序》一经问世,相继便有王绪作赋,王仲舒写记,韩愈的重修记,后来随着文人雅士的聚会与歌吟的频繁发生,滕王阁渐渐演绎为人文荟萃之地,声名远播,名噪天下。历代文人骚客无不以登此阁吟诗作赋为幸。然而,胜景难以长留,伴随时代的嬗变,滕王阁饱经苍桑,时有兴废。据史书记载,滕王阁在1300多年间,就被焚毁数十次,重修重建多达28次。它最后一次被毁于192610月。时值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攻南昌之际,反动军阀岳思寅等负隅顽抗,下令焚烧章江门附近的民宅,遂将滕王阁化为灰烬。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市政府也曾多次动过重修滕王阁的念头,但好事多磨,因种种原因而搁置。直到1983101日,才正式动工,历经数载,于198810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重建的滕王阁坐落在赣江与抚河的交汇处,占地4.7万顷,负城临江,傍依南浦,遥对西山,距唐代旧址仅百多米。这是一座仿宋式古建筑群落,其中主阁矗立在形似古城墙的基座上,高耸入云,巍峨雄伟,在阳光的沐浴下,绿色的琉璃瓦顶泛着碧青的光芒,彩画的斗拱梁柱泛着红色的光芒,显得格外耀眼夺目,颇具唐代“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宏伟壮观的气势与神韵。主阁两边附属建筑亭台楼榭也是碧瓦丹柱,画栋雕梁,飞檐翘脊,风格各异,气象万千。

拾阶而上,抬头便看见主阁****层阁檐下悬挂巨匾,上书四个漆金大字“瑰伟绝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3年),韩愈应御史中丞王仲舒之请,撰写《新修滕王阁记》,称其为“江南临观之美冠****,有瑰伟绝特之妙”。“瑰伟绝特”四字高度概括了滕王阁与江南其他名楼高阁的区别,彰显出特有的魅力与神采。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描绘王勃赴滕王阁盛会挥毫作序的场景。第二层是大型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多米,生动地再现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历代名人。第四层是壁画《地灵图》,集中反映了江西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精华,充分体现了江西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特色。楼阁的第三层是以灰蓝色为基调的大型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牡丹亭》剧本写成于公元1598年。第二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上排演了这出戏,开创了滕王阁上演戏曲之先河。滕王阁由此从一座歌舞楼台逐渐演变成戏曲舞台。第五层中厅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近10平方米,乃苏东坡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五层西厅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选此题材是根据滕王李元婴爱蝶、绘蝶之雅事。蝴蝶翅膀是贝壳粉末碾碎敷的,花瓣采用蛋壳拼成,制作工艺非常精美考究,线条流畅,色彩艳丽。

仔细看完楼阁里面,我们又漫步回廊,从不同角度远观近看。只见赣水苍茫,西山叠翠,南浦飞云,章江晓渡,高楼林立,大桥如虹,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南昌“英雄城”的繁荣景象,尽收眼底。

我有幸欣赏了江南的三大名楼,虽是走马观花,泛泛一看,但是三大名楼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恢弘的建筑风格、精美绝伦的诗词歌赋以及优美的传说故事,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无不使人叹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纵观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是平民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地方,滕王阁是王侯将相歌舞升平的乐土,而岳阳楼则是知识分子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空间。黄鹤楼胜制,岳阳楼胜景,滕王阁胜势,情趣不一,风格迥异,各有千秋。黄鹤楼号称“天下江山****楼”,岳阳楼起步最早、保存最好,滕王阁建得****。而它们的命运又是如此这般的相似,都是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历经劫难,几经沉浮,难能可贵的是它们至今仍能矗立在江南大地上、彪炳于史册中、铭记在人们的脑海里。

江南自古多才俊。黄鹤楼声名远播,得益于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岳阳楼名垂千古,得益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王阁为人敬仰,得益于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文而名,由文而兴,由文而贵。古人云:“江山之好,亦赖文章为助。古今不朽之业,其必有藉以存乎!”如果没有那些精妙绝伦的神来之笔,恐怕千多年前它们早就灰飞烟灭,更不可能有后世的数度重建与修缮。历久弥新,它们所传承的不仅仅是楼阁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

 

目录
 
北国风光
 

吕金梁作家简介  ------------------------------------------

目录  -----------------------------------------------------

印象平遥  ------------------------------------------------

云台仙境  ------------------------------------------------

五台山朝圣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

品读少林寺  ----------------------------------------------

古都开封掠影  --------------------------------------------

仰望龙门石窟  --------------------------------------------

千里白马驮经来  ------------------------------------------

七彩西南

行走在彩云之南  ------------------------------------------

九寨沟的水  ----------------------------------------------

桂林放歌  ------------------------------------------------

西北风情

敦煌敦煌  ------------------------------------------------

北疆纪行  ------------------------------------------------

西藏的心灵之旅  ------------------------------------------

在那遥远的地方:大美青海  --------------------------------

从西安到延安  --------------------------------------------

华东山水

皖东名胜琅琊山  ------------------------------------------

说凤阳道凤阳  --------------------------------------------

江西看山  ------------------------------------------------

东海名胜花果山  ------------------------------------------

梦里水乡看古镇  ------------------------------------------

杭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  ------------------------------------

南国锦绣

江南三大名楼  --------------------------------------------

峨眉天下秀  ----------------------------------------------

畅游三峡  ------------------------------------------------

人间仙境张家界  ------------------------------------------

韶山冲与溪口镇  ------------------------------------------

雁荡三绝  ------------------------------------------------

海上佛国普陀山  ------------------------------------------

齐鲁风采

夏日畅游微山湖  ------------------------------------------

走马观花逛威海  ------------------------------------------

从景阳冈到狮子楼  ----------------------------------------

梁山怀古  ------------------------------------------------

东镇沂山春日行  ------------------------------------------

用心和脚丈量文明的距离  -----------------------------------

后记  ----------------------------------------------------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89.4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