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品读少林寺
发布时间:2013-10-13 03:18:08 作者:吕金梁 发布者:lvjinliang 浏览次数:2016  类别:在线阅读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政府


 

品读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36峰,山峦环抱,峰峰有名。少林寺始建于495年,是北魏孝文帝为安置远道而来的古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故名“少林寺”。作为“天下****名刹”,少林寺的每一方土地似乎都蕴藏着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禅武精神。人们去参观拜谒少林寺,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领悟“禅宗”,二是欣赏“武功”。

少林寺是声誉显赫的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的开山鼻祖为天竺国(古印度)香至王的第三子达摩。

传说达摩自幼拜第27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公元527年,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3年时间来到了当时南朝梁国的首都建康(今南京)。梁武帝萧衍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亲自为其接风洗尘,以礼相待。但是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总是话不投机。达摩感到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便告别萧衍,准备渡江北上。

当时有个名叫神光的高僧,正在雨花台讲经说法,听讲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达摩正巧路过,就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神光发现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大不敬,便上前质问:“你为什么摇头?”达摩见彼此见解不同,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继续北上。

达摩走后,有人告诉神光说这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深感内疚,赶紧追赶达摩,想赔礼道歉。达摩在前面走,神光在后面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边。达摩来到江岸,只见水天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甚至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正焦虑不安、无可奈何之际,突然发现岸边不远处坐着位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草,看样子也在等船过江。达摩迈步上前,深施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眼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仪表非凡。老人点头称许,顺手抽出一根芦苇递给达摩。达摩双手接过卢苇,告谢而去。他来到江边,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匝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苇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江而去。

神光追到江边,看见达摩一苇渡江,便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的一捆芦苇,扔到水中,双脚踏了上去。谁知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责问:“你给他一根芦苇就能渡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何还过不去?”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说罢,老人转瞬不见,浩淼的江面上空无一人。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见这里群山环抱,丛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真是一片难得的佛门净土。可来到少林寺后,他的佛法却得不到僧众的认同。在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5米。方方的洞门,正好朝阳,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遮蔽,不见天日,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就把这个石洞作为修性坐禅的地方。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排除杂念,双眼紧闭,五心朝天。“入定”后,洞内静若无人,飞鸟竟在他的肩头筑起了巢穴;“开定”后,他站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锻炼一下身体,然后继续坐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9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时至今日,遗址犹存。达摩融合中国本土宗教和儒家思想,首创了调心养性的禅宗修行大法。“禅”,就是安定、排除杂念的意思,禅宗的宗旨就是明心见性,四大皆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它尤其提倡平常心,禅宗有句俗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只要心中有佛,行、住、吃、坐、卧都是在修佛。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从此,达摩成为禅宗初祖,少林寺成为佛教禅宗祖庭。现在的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这根芦苇共有五片叶子,后来发展成禅宗五派。

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渡过长江,追随达摩来到少林寺,一心一意要拜达摩为师,却被达摩婉言谢绝。神光并不灰心,仍步步紧随。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达摩离开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神光也跟随他从山洞回到寺院。

公元536年隆冬的一个夜晚,达摩在后院亭里坐禅,神光依旧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层厚厚的雪毯,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那里。第二天一早,达摩发现了他,就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意识到这是圣僧在指点迷津,便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奋力砍向自己的左臂,只听“咔嚓”一声,一只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虔诚的刀光穿云拨雾,惊动了如来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被映得通红。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拾起鲜血淋漓的左臂,绕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全被染成红色。达摩为之所动,遂把衣钵、法器传给神光,并为其取名“慧可”。慧可忍着剧痛,双膝跪在雪里,用仅存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顶礼膜拜而退。从此,慧可接替达摩,成为少林禅宗第二代传人,称之为“二祖”。“达摩亭”也被后人称为“立雪亭”。

为了纪念断臂求法的慧可祖师,少林寺僧人行礼不像其他寺院双手合十,而是右手单臂行礼,形成独特的礼数。
“衣钵相传”和“断臂求法”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颂。每位到过“立雪亭”的人都会为之唏嘘不已。大清乾隆皇帝曾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立雪亭”佛翕上方。

此后数百年里,嵩山少林寺由佛教禅宗的临济、沩仰、法眼、云门、曹洞等五大宗派僧侣同住同修,十方选贤住持寺院。元初,雪庭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统一尊立曹洞宗为正宗,创立少林寺曹洞正宗派别,并撰写了子孙辈诀,此后历代少林弟子均照此取名,少林寺由子孙推贤住持寺院。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计有七十辈: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少林寺僧人来自五湖四海,“七十字诗”传承谱系,使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宗法大家族。少林寺僧人对于以上七十个字,都能脱口而出。僧众出外参学,一说出自己的法名,就知道他是哪一宗的哪一辈。当代少林寺僧人已经传承至“素、德、行、永、延、恒”,已历30多代,近800年历史。目前的住持释永信为嵩山少林寺传曹洞正宗第47世、永化堂上第33代宗法接法传人。

少林寺禅宗的传承有序,从寺西的塔林中可见一斑。塔林乃历代和尚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按照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受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如战争,改朝换代等)的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威望。现存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至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多座。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圆型、瓶型;按层级分,有单层和多层,****层级为七级,即世称的“七级浮屠”,民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便源于此。这些佛塔,形态奇妍,多姿多彩,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这里群山环抱,松柏簇拥,庄严肃穆。每一座塔下,除了安葬着圆寂高僧的灵骨或生前衣钵,还都有一个饱经磨砺的故事。因年代久远,最早一座低矮、素朴的砖塔已开裂倾斜。蓝天下,它虽容颜苍老,却仍闪烁着睿智的光辉。穿行在塔林中,仿佛穿行在时光隧道,聆听先哲的教诲,纷扰之心,莹然澄澈。冥冥之中,似乎感觉到众多高僧涅槃彼岸,于天籁里守戒参禅,持诚弘法。逝者如斯,一切都将归于寂灭。红尘的烦嚣,世俗的纷争,在这里顷刻间变得毫无意义。看淡名利,去掉孽障,人将活得更自在、更潇洒。

“深山藏古寺”。少林武术的起源跟深山里的禅院密不可分。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主张静坐修心。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产生疲劳,需要活动活动筋骨,锻炼一下身体。同时,为了驱赶密林丛中的野兽,保护自己,很自然地就编排、创造出一些武术动作,用来防身健体。达摩演练的链、棍、杖、剑等动作套路,后人称为“达摩链”、“达摩杖”、“达摩剑”等。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手”,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怎么也打不开。有个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用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本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当时,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去云游天下。

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大家两相比对,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同出一辙。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少林功夫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许多招式都是受挑水、扫地、打柴、烧火等日常劳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其实,真正****深的功夫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经过长期的积淀,“武”与“禅”有机结合,“武”已融入“禅”中。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

少林寺习武之风日盛,寺内的僧众大多习武强身。千佛殿内的砖铺地面上有448个站桩坑,这是历代寺僧练拳习武的遗址。从这些脚坑我们可以看出少林功夫非同一般,也足以看到少林寺僧练武的勤奋。

南北朝以后,少林寺开始实行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唐初,少林寺已拥有一支勇猛善战的僧侣队伍。武德年间,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少林寺僧侣13人前往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封昙宗和尚为大将军,并鼓励少林僧人习武强身,特别允许设立常备僧兵,开杀戒,吃酒肉。现少林寺中有通<<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就记述了这一段辉煌历史。以后相沿成习。由于朝廷的支持,少林寺逐渐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寺院,并博得“天下****名刹”的称号。到宋代,少林寺僧众已达2000余人。

元朝末年,红巾军侵扰少林寺。危急关头,一个老实巴交的厨房杂役,手持一根烧火棍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武功拯救了少林。这名僧人就是后来被少林寺武僧尊为“二辈爷”的紧那罗。

明代以来,少林寺更显繁盛。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锅,是当时和尚们炒菜用的小锅,由此可以想象到那时香火之旺、僧侣之众。少林寺演武之风日盛,史有“谈玄更演武,礼佛爱论兵”的记载。那时凡来少林寺者,都以观武作为游寺的高潮。明人傅梅有诗赞曰:“二室巑岏一径通,少林寺在翠微中。地从梁魏标灵异,僧自隋唐好武名。”

少林寺以武术名闻遐迩,也曾因武术而多次招致灭顶之灾。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少林寺也被卷入其中。妙兴和尚投靠吴佩孚,曾组织一支武功高强的僧兵队伍外出参战。民国173月,建国军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取了巩县及偃师,不久又被冯部将领石友三夺回。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315日追至少林寺,樊部溃逃。石友三为泄其愤,遂纵火焚烧少林寺,将天王殿、大雄宝殿等重要建筑,付之一炬,大火烧了整整40天。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少林寺建筑多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新修复的。寺里至今保留着“武术之乡”的传统、压轴节目----武术表演。在演武大厅里,每天都可以欣赏到少林武僧表演的、名不虚传的少林真功:凌厉狠辣龙爪手、二指禅、童子功、硬气功、形意拳,天下闻名的少林棍,十八般兵器等等,惊险刺激,摄人心魄,令人拍手叫绝,由衷发出“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赞叹!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随着电影《少林寺》的上映,少林寺仿佛一夜走红,成了人人向往的地方。从此,少林寺再也没有了先前的清静,渐渐走出了群山翠柏,走出了小溪流水,走进了滚滚红尘,走进了商业大潮。如今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穿着僧衣、耍拳卖艺、招摇撞骗的“少林寺和尚”;嵩山脚下,鳞次栉比,放眼望去,全是“正宗嫡传”、鱼龙混杂的武术院校;少林寺山门前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听不到诵经念佛的梵音,入耳的只有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和汽车喇叭的鸣叫声。今非昔比,风景殊异。特别是近年来,吵吵嚷嚷的“上市”闹剧,沸沸扬扬的“包养”传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次次把少林寺推向大众舆论的风尖浪口,再加上时不时因旅游投诉上诸报端,大煞风景,令游人香客摇头叹息。

少林寺本是佛门净地,如今却怎能一个“净”字了得!阿弥陀佛!

 

目录
 
北国风光
 

吕金梁作家简介  ------------------------------------------

目录  -----------------------------------------------------

印象平遥  ------------------------------------------------

云台仙境  ------------------------------------------------

五台山朝圣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

品读少林寺  ----------------------------------------------

古都开封掠影  --------------------------------------------

仰望龙门石窟  --------------------------------------------

千里白马驮经来  ------------------------------------------

七彩西南

行走在彩云之南  ------------------------------------------

九寨沟的水  ----------------------------------------------

桂林放歌  ------------------------------------------------

西北风情

敦煌敦煌  ------------------------------------------------

北疆纪行  ------------------------------------------------

西藏的心灵之旅  ------------------------------------------

在那遥远的地方:大美青海  --------------------------------

从西安到延安  --------------------------------------------

华东山水

皖东名胜琅琊山  ------------------------------------------

说凤阳道凤阳  --------------------------------------------

江西看山  ------------------------------------------------

东海名胜花果山  ------------------------------------------

梦里水乡看古镇  ------------------------------------------

杭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  ------------------------------------

南国锦绣

江南三大名楼  --------------------------------------------

峨眉天下秀  ----------------------------------------------

畅游三峡  ------------------------------------------------

人间仙境张家界  ------------------------------------------

韶山冲与溪口镇  ------------------------------------------

雁荡三绝  ------------------------------------------------

海上佛国普陀山  ------------------------------------------

齐鲁风采

夏日畅游微山湖  ------------------------------------------

走马观花逛威海  ------------------------------------------

从景阳冈到狮子楼  ----------------------------------------

梁山怀古  ------------------------------------------------

东镇沂山春日行  ------------------------------------------

用心和脚丈量文明的距离  -----------------------------------

后记  ----------------------------------------------------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234.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