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廉洁仁厚 清正爱民——清代郯城籍官员王椽
发布时间:2016-04-06 20:38:41 作者:乔闪 发布者:qiaoshan 浏览次数:2964  类别:我的随笔  
山东省 >> 临沂市 >> 郯城县 >> 郯城美澳学校


王椽(1747—1825),字钜颖,号砚亭,清代郯城县旺南庄(今属临沭县曹庄镇)人。其上三辈皆为贡生,可谓书香门第。王椽自幼聪敏,勤奋好学,且强记博闻,6岁能背《四书》《五经》,10岁左右以诗词歌赋闻名乡里,15岁入文庠,为族人所推崇。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他潜心攻读,勤学不辍,于乾隆庚寅年(1770)恩科中举人,时年23岁。之后,他设馆教书10余年,授课之余,更重视修身养性,博览群书,词赋、古文、经义,无不涉猎。

乾隆辛丑(1781)年,朝廷大选教职官员,王椽以大挑二等入选,先后任曹州府的成武、博兴、荣成和武定府沾化县教谕。他任教谕一职24年,治学严谨,培养了众多人才;并钻研理学经文,著书立说,写了不少诗词歌赋。他自己其父亲王退思,岁贡生,曾任朝城县训导,因儿子任县教谕一职,封赠修职郎。

嘉庆十年(1805),王椽58岁时考中乙丑科三甲第126名进士,钦点“即用知县”候补,随即分发湖北补用。赴湖北等候一年多无缺职,又奉旨分发河南候补。又是一年多仍没有空缺,忽然家书传报父亲病故,于是以丁忧上奏朝廷回籍守孝。由于他在候补及守孝期间不拿俸禄,家境逐渐贫困。同科进士、时任江苏邳县知事孙某,邀他前往邳县帮助该县征收田赋,并暗示他可以从中做点手脚,以补充家计。但他廉洁仁厚,清正爱民,从不借机克扣,也没收取分文贿赂,被人所称颂。收赋后,他只拿了应该得到的辛苦酬劳。

从邳县回家后,他除操持家务外,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译注了《圣经全文》、《四书文稿间斋》、《砚亭诗文集》等作品,可惜多已遗失,只有教育后代的《八条庭训琐言》得以留传。他在《八条庭训琐言》中,要求后代“守王法,端品行,当勤俭,亲师友,善教学,居官职,处友人,孝父母。”可以看出,无论在学识、修养和社会经验方面,他都有可观之处。

王椽守孝期满,赶赴湖北候补。嘉庆二十年(1814)春,京山县知县缺职,他已是67岁的年高之人,但仍以饱满的热情,在管家护送下,携妻子赴任。京山县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历任官僚只知搜刮民财,不理政务民风,以致于恶风陋习滋生,地痞流氓横行。他深入民间,仔细调查当地民风民俗,方知陋习颇多,决心以孔孟之道正民风,讲礼仪,论纲常,除陋习。于是,他礼贤下士,勤政为民,颁布通令告示,制定乡规民约,惩治了一批流氓恶棍乱伦者,使民风日渐好转,社会稳定,政绩卓著,深受当地民众拥戴。在任职一年后的夏天,当地百姓为褒扬其政绩,特寻捕一大蟒蛇作为重礼相送。王椽得知人们送礼,连忙表示谢绝,但众人已抬至堂中,只见滑杆之上,红绸披盖。他不知何物,正欲再次推辞时,只听执事者开始宣读颂扬溢美之词,后猛掀红绸披盖,露出一条长丈余,粗如升斗,遍身鳞甲,眼射绿光的巨蟒。王椽大惊,“啊”的一声,顿时昏死过去,他两眼发直,汗毛直竖,经众人急救,抬入后堂诊治,半日方醒。但他自此得了重病,治疗无效,不久客死他乡。

王椽去世后,宦囊空空,家里没有发丧、回乡之资,儿子又不在身边,其妻蔡氏六神无主,哭得死去活来。最后,跟随的管家胡某出面召集县内名流士绅来衙议事捐赠,才筹足路资扶柩回乡。

王椽中进士后,回家乡省亲亮职,其间曾邀乡里旧友和社会贤达,一起到古郯城各处观景游览,写有《钓鱼台新咏》、《石门夜雨》等吟咏故乡风物的《郯城八景》组诗。

(撰稿 乔闪 乔俊文)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64.0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