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五单元 混合元算
发布时间:2015-05-05 10:46:55 作者:韦玉慧二数 发布者:weiyuhui 浏览次数:2604  类别:指导文章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数学备课组 >> 二年级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中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http://www.pep.com.cn/xxsx/jszx/jxzt/zt1x_1/hhys/jxfz/jxsj/201405/W020140513500324905530.jpg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4881715÷3×5,指定学生说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1)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533824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34-173        3×8÷4          18÷3×3

       =34-20          =24÷4           =18÷9

       =14              =6               =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改错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http://www.pep.com.cn/xxsx/jszx/jxzt/zt1x_1/hhys/jxfz/jxsj/201405/W020140513500323339011.jpg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     (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http://www.pep.com.cn/xxsx/jszx/jxzt/zt1x_1/hhys/jxfz/jxsj/201405/W020140513500321778613.jpg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即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中的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创设“烤面包”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学会利用色条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在解法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算法最优化”。

教学重点:利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旧知铺垫

(一)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的左半部分(如下图):

http://www.pep.com.cn/xxsx/jszx/jxzt/zt1x_1/hhys/jxfz/jxsj/201405/W020140513500320217917.jpg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收集的信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有多少个没有烤?)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尝试列式解答。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此处简化了例4,仅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解答,既回顾了以前学习的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又为后面寻找隐藏的中间问题埋下伏笔,还为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第53页例4情境图:

http://www.pep.com.cn/xxsx/jszx/jxzt/zt1x_1/hhys/jxfz/jxsj/201405/W020140513500320217472.jpg

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一共要烤多少次?(2)已经烤了几次?(3)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二)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的问题。

1.想一想:要知道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画一画: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画出简易色条图。

http://www.pep.com.cn/xxsx/jszx/jxzt/zt1x_1/hhys/jxfz/jxsj/201405/W020140513500320219698.jpg

(三)尝试解答,体会方法

1.议一议:应该如何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不同的想法。

2.说一说:要求还要烤几次,应先知道剩下多少个需要烤。

3.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四)交流汇报,形成板书。

1.学生汇报不同的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90-36=54(个)    (9036)÷9        9036÷9        90÷936÷9

54÷9=6(次)      =54÷9              =54÷9           =104

           =6(次)            =6(次)         =6(次)

2.比较方法二和方法三。

1)小组交流这两种解法的不同之处。

2)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3)方法二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是先求什么?

3.若有学生说出方法四,教师要及时鼓励,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五)检验反思,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口头检验:把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进而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小结:遇到问题后,我们要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合理使用小括号。

(六)知识拓展,培养能力

1.课件出示问题:(1)一共要烤多少次?   (2)已经烤了多少次?

2.学生选择有效信息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设计意图:结合课前简化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合作交流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初步学会画色条图表示数量关系并会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演绎、归纳等数学思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体会解法的多样化。同时在解法比较中让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地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1.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然后说说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2.学生汇报解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方法较简便易理解?

    方法一:3×93×6       方法二:3×(96

(二)智慧大比拼。

1.****关(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1题的情境图)

1)想知道用20元钱买票够不够,首先要知道什么?

2)要求买票所用的钱,需要哪些条件?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2.第二关(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2题)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

3.第三关(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4题的情境图)

1)学生读题后指定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说明:如何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设计意图:采用“智慧大比拼”的方式进行练习,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引导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算法最优化”。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合理地使用小括号,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今天我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提炼进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207.0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