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罗庄文化遗迹
发布时间:2015-03-25 20:57:13 作者:罗庄文史 发布者:luozhuangwenshi 浏览次数:8899  类别:我的随笔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政府


    罗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丰富的文化遗存是体现罗庄风貌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载体,它是临沂罗庄传统文化的物证,也是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精粹。

(一)古遗址

    1、湖台遗址,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位于罗庄区盛庄庄街道护台小区南,东距罗四路1.5公里,湖台遗址东西长、南北宽,基本呈长方形,中心隆起,四周低缓,呈龟盖形。北为护台小区;南临湖北路;东为区法院;西为区检察院和临沂大学双月湖校区。遗址南北长420米,东西宽34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四周洼地均为黑土,唯湖台为以黄沙土为主的五色土堆积而成。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1980年、1983年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当时出土了大量的新、旧石器时代的石、陶器,有残石、碥琮、石指环、双孔石铲、石矛头、蛋壳陶等,其中数件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全国罕见,代表了原始社会制陶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本次普查工作中,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罐残片、鼎足,周鬲残片、罐残片,汉代盆残片等。该遗址在2003年9月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晏驾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晏驾墩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五寺庄村西北约1000米,平原地貌。遗址高隆,东西约450米,南北约43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较厚,约2---4,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时期以及汉代的遗存。采集标本有夹砂红陶凿形鼎足、泥质黑陶觯形杯、石斧、蘑菇纽器盖、灰陶豆柄等。1983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晏驾墩遗址是我市一处难得的古遗址,对研究东夷文化的发展、聚落和商周时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3、宝泉寺遗址,宋、元、明、清,宝泉寺遗址位于罗庄区罗庄办事处朱陈社区西,为河边台地,遗址高于四周。遗址东距206国道300米,南临涑河,北距新华路约1.2公里,西距后黄土堰村约2公里。遗址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遗址上现存元明清重修碑10通,墓塔一座。该寺始建于宋代,元、明、清重修,元代延祐五年(1318年)重修,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后经历次重修扩建,至清末民国初时,已有600亩的规模,成为沂州四大名寺之一。1938年4月,日军侵占朱陈,宝泉寺遭到严重破坏,后又经“文化大革命”破坏,千年古刹只剩断壁残垣。1989年重建宝泉寺,宝泉寺遗址历史悠久,古庙址地下文化堆积厚,地上又有古碑刻、石墓塔等较丰富的文物,沿河周围并有亿万年前的笔角石、鱼等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自然科学研究价值,故宝泉寺遗址于2003年被公布为****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朱陈窑址,北朝晚期-唐、宋,位于罗庄街道朱陈社区宝泉寺公园内涑河两岸,东距206国道300米,北距新华路约1.3公里,西距后黄土堰村约2公里。窑址分布于南涑河两岸与余粮沟西岸,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在此范围内到处都散落有不同时期的瓷片和窑具。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河边和路沟的断崖上,可见部分文化层堆积,有的厚达1米左右,采集物多以碗与罐为主,窑具有三叉支钉、圆柱形支具、垫饼、垫板等。通过对瓷器类型与窑具等的综合对比分析,推定该瓷窑址创烧于北朝晚期,可能延续至唐、宋或更晚仍然烧造器物。从采集的器物标本看,朱陈窑的烧造技术较前有进步,釉色比较纯正,釉面光洁晶莹,施釉薄而均匀,胎釉结合紧密,胎骨制作规整。胎色呈浅黄、白或肉红色,釉呈白、黑、绿色。从发现的器物类型看,器类简单,标本完整者不多,以碗和罐为主。

朱陈窑址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为山东地区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5、舜过城遗址,东周、汉、晋,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后站村东北约500米,属于南北走向丘陵地貌,面积约5万平方米。西距206国道约200米,东距老206国道约1.5公里,南2公里为中店子村,北距三德路700米。遗址部分城墙犹存,高约1---2,宽约10---20。墙外原有七处烽火台,现在仅有两处隐约可见,其长宽不一,约在20---80之间,从断面进行观察,城墙系用黄褐色粗砂黏土层层夯筑而成,夯土层厚约12----15厘米,较为平整,地表采集有东周筒瓦、板瓦、盆、罐残片,汉代筒瓦、罐、盆口沿残片。现城内是临沂东山驾校驾驶训练场地,多为水泥硬化路面,建有模拟坡道等多条道路,遗址南部建有办公楼、蓄水池等。舜过城遗址在1983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十里堡遗址,汉,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金九路北,十里堡村北100米。遗址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南北长东西宽,分布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该遗址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罐口沿。现今遗址基本都被房屋和道路所覆盖,地表已经难以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

7、后盛庄遗址,新时期时代、汉,位于盛庄街道后盛庄居委西,东南200米为前盛庄,西南200米为营子村,西北2公里为孟家园村,正东500米是通达路,正南约500米是金九路。遗址地处平原,地势平缓。遗址内有水渠、渡槽、水泵机房,遗址约呈边长650米的正方形存在,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该遗址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采集到龙山文化灰陶筒瓦、板瓦、鸟啄形鼎足、红陶鬶黑陶壶底与盆沿等残片,本次调查采集有汉代瓦、盆、罐残片,对于研究本地区聚落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8、店子遗址,新时期时代、汉,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店子村西北50米,南邻营子村,东距罗四路约1.5公里。遗址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南北长东西宽,面积约为76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罐口沿。现今遗址基本都被房屋和道路所覆盖,地表已经难以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

9、西册山遗址,汉,位于册山街道册山村西北,东距后村约1.5公里。遗址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地表采集有东周盆残片和汉代灰陶板瓦、罐口沿。

10、肖庄遗址,东周、汉,位于高都街道肖庄村南400米,东、南200米均为沂河。遗址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貌,面积约16.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地表采集有东周时期罐、汉代盆和罐等残片。该遗址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1、常旺遗址,汉,位于罗庄区高都街道常旺村西30米,北临冉家庄村。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3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12、陈白庄遗址,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陈白庄村西南500米,东临傅白庄村。面积约11.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遗址连绵相连,属于一个整体。清理瓮棺墓葬一座。采集有灰陶板瓦残片等。遗址现状:陈白庄遗址南北长,东西宽,基本呈长方形,整体地势平缓,南部紧靠陈白庄村。现遗址大部分作为农业生产用地,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东南部有少量杨树林,还有一部分已作为村民住宅。

13、王三岗遗址,新时期时代、商、周、汉,位于盛庄庄街道王三岗村南200米处,北距化武路约500米,东临张家三岗村,南距沂河路约2公里。遗址地势高起,1977年发现。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18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0---2.2,内涵丰富,出土和采集的遗物百余件,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等。该遗址在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次调查中采集标本有龙山文化罐残片、鼎残片,商周时期罐残片、鬲残片,汉代罐、盆、壶、板瓦、筒瓦残片等,对于研究本地区聚落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三岗店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三岗店子村东南临,南临王家三岗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80米。采集遗物有:龙山文化夹砂褐陶盆形鼎、鸟喙形鼎足,夹砂黑陶罐、盆、匜口沿、器盖;商周时期夹砂灰陶鬲足;汉代砖瓦等残片。该遗址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现状:三岗店遗址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该遗址西部保存较好,现为荒地和水塘,南部被住宅侵占,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15、西高都遗址,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西高都村西北50米,东临东高都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残片、罐口沿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现状:西高都遗址南北宽,东西长,基本呈长方形,整体地势平缓,南部紧靠西高都村。现遗址大部分作为农业生产用地,种植小麦等农作物,西南部有少量杨树林,还有一部分已作为村民住宅。

16、后盛庄东遗址,汉,位于盛庄街道后盛庄居委东,西距蒙山大道约400米,北紧邻清河南路,南距沂河路约700米。面积10万平方米,呈长方形。遗址现已基本被村居民宅和厂房所覆盖,西部有一处南北走向的集市。调查中地表采集有汉代瓦残片。

17、尚屯遗址,商、周、汉,尚屯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尚屯村东北,东距陈家白庄村200米。面积约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0米。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残片,汉代板瓦残片等。尚屯遗址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土质肥沃,适宜耕种,遗址东部农业用地种植有小麦等农作物。遗址所处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18、孙对河东遗址,商、周、汉,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孙对河东,北600米为王家对河村,东400米是陷泥河。该遗址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貌,东西长、南北宽,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约0.5米。现遗址大部分被用作农业生产用地,有少量成片的树林。在本次调查中地表采集有周盆残片,罐残片,瓦舌;汉代盆残片等。

19、孙对河遗址,商、周、汉,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孙对河村西100米,南800米为崔王庄村,北500米是黄家对河村。遗址属于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基本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据第二次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地表采集有东周盆残片,罐残片,瓦舌;汉代盆残片,瓦片,本次调查采集有汉代板瓦残片,为本地区聚落分布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20、大埠东遗址,汉,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大埠东社区东,东100米是沂河,南约100米是清河南路。遗址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大埠东遗址南北长、东西宽,基本呈长方形,现今遗址基本都被房屋和道路所覆盖。分布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今遗址基本都被房屋和道路所覆盖,地表难以采集到有价值标本。

21、朱家地遗址,夏、商、汉,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朱家地村东北15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80米。采集有灰陶罐、壶口沿、豆把等。该遗址对于研究夏商、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22、桥西头遗址,汉,位于罗庄街道桥西头社区东北,东500米是沂蒙新村,紧邻罗程路。遗址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貌,面积约为2.25万平方米。现遗址上基本为村居民宅、厂房和道路所占压,有少量成片的树林。调查中地表采集有汉代瓦残片等。

23、小丁遗址,战国、汉,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小丁庄村西,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战国、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早年被开发为农林用地,现用于种植经济树种,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24、花埠岭遗址,汉、魏、晋,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花埠岭村西,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3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魏晋民俗和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现为耕地,所在地人口稠密,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工商业经营。

25、东小车遗址,汉,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东小车庄村东南,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等残片。遗址年代久远,受自然因素破坏,已难见当年面貌,早年被开发推平,不合理利用更加剧了遗址的损毁。

26、西大车遗址,汉、魏、晋、宋,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西大车庄村北50米,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罐口沿等。早年被损毁推平,现被村民作为丧葬用地,散布有大量坟丘,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27、彭庄遗址,汉,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彭庄村西北100米。遗址面积约4.8万平方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板瓦残片、豆盘、豆把等。早年被开发为农林用地,现被村民作为丧葬用地,分布大量近现代坟丘,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28、前站遗址,商、周、汉,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前站村西5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足、口沿,汉代灰陶罐口沿等。遗址现为林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29、南杨遗址,汉,位于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南杨庄东,北200米为杨村。文化堆积厚约0.30米。采集有夹砂灰陶鬲足、夹砂灰陶绳纹罐残片等。南杨遗址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该遗址西部保存较好,现为农业生产用地,东部被住宅侵占,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30、西店南遗址,汉,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西店子村南500米,东距新206国道约700米,西距京沪高速公路约1.1公里,南400米为东新庄村。遗址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貌。遗址基本呈方形,南北略长,分布面积约为4.2万平方米。当时在该遗址采集到汉代灰陶板瓦残片,该遗址在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1、东店东遗址,汉,位于傅庄街道东店子村东100米,东距206国道约800米,西距新206国道约500米,北距西徐家林村约1.5公里。遗址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南北长东西宽,基本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以往的文物调查中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罐口沿。现今遗址基本都被房屋和道路所覆盖,地表已经难以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

32、东店遗址,东周、汉、宋,位于罗庄区街道汤庄办事处东店子村北,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貌,南北长、东西宽,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东距206国道约300米,西距新206国道约1公里,北距西徐家林村约1.1公里,南紧临东店子村。现遗址大部分被用作农业生产用地,有少量成片的树林。在本次调查中地表采集有东周盆残片,罐残片,瓦舌;汉代盆残片,瓦片;宋代白瓷片等。

33、西店子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汉、隋、唐、宋,西店子遗址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西店子村西邻,东距新206国道约800米,西距京沪高速公路约1公里,北400米为前站村。遗址基本呈方形,面积约7.7万平方米,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形。遗址分布面积较大,文化堆积丰厚,采集标本较多,据有关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早期文物调查采集有龙山文化夹砂红陶鬶片和商周时期夹砂灰陶鬲足,本次调查地表采集有宋代瓷片,隋唐瓦残片,周代罐残片,汉瓦残片等,并在标志碑附近发现一石鼓,石鼓周身表面无刻字,无资料进行考证,民间传说为唐代石鼓,为进一步研究本地区聚落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该遗址在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4、赵庄遗址,新石器时代、东周、汉、元、明,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赵庄村西北30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0米。采集有龙山文化石铲等。遗址现为耕地,文化遗存被埋地下。

35、寇对河遗址,汉,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寇家对河村北邻、南500米为黄对河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夹砂红陶圆锥形鼎足,汉代砖瓦残片等。遗址年代久远,受自然因素破坏,已难见当年面貌,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地下。

36、孙岑石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汉,遗址位于罗庄区盛庄庄街道孙家岑石村西,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距地表深约0.30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夹砂红陶凿形鼎足、罐残片,龙山文化夹砂黑陶罐片、鬹把及石斧,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足、口沿,汉代砖瓦残片等。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地下。

37、三岗店西南遗址,汉,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三岗店子村西南10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残片等。遗址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地下。

38、孟家园遗址,汉,位于盛庄庄街道孟家园村西,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残片等。遗址早年被推平,现用作居住用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39、后焦邱遗址,东周、汉,后焦邱遗址位于傅庄街道后焦邱村北50米,南100米为前焦邱村,东距206国道约2公里。遗址地处平原,地势低缓,东西长,南北宽,分布面积约为19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本次调查采集有东周时期罐残片和汉代筒瓦、板瓦、盆残片,对于研究本地区聚落分布具有一定价值意义。该遗址东部现为农业生产用地,对遗址保护较好,西部被住宅侵占,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中部有一条南北方向的水渠。

40、孟家遗址,商、周、汉,孟家遗址位于傅庄街道孟家庄村东北台地,西400米为岳旦子村。遗址地势平缓,平原地貌,基本呈方形,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汉代盆、瓦、罐残片等。孟家遗址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孟庄遗址现基本已被农田所覆盖,西部、北部小部分被村居民宅所占压。厂。

41、大河湾西南遗址,商、周、汉,位于傅庄街道大河湾村西南500米,西300米为城子村。大河湾西南遗址呈长方形,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地处平原,地势平缓。该遗址现基本为农用耕地,有成片的小树林和小片坟地,农作物的覆盖对遗址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西部保存较好。地表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灰陶鬲足、绳纹鬲和罐残片等。

42、北老屯遗址,商、周,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北老屯社区内,西800米为206国道。遗址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缓,南北长东西宽,分布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口沿等残片,现今遗址基本都被房屋和道路所覆盖,难以采集到标本。

43、大丁庄遗址,东周、汉,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大丁庄村东,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罐口沿、罐底等残片。早年被损毁推平,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44、侯三岗遗址,汉,临沂市罗庄区盛庄庄街道侯家三岗村南5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8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残片、罐口沿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现为耕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45、蜈蚣三忌西北遗址,汉、唐,位于盛庄庄街道蜈蚣三忌村西北,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板瓦残片,罐口沿等。遗址现为耕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46、蜈蚣三忌遗址,新石器时代、汉、唐、宋,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汉代文化遗存,位于盛庄庄街道蜈蚣三忌村东南1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30米。采集有龙山文化夹砂褐陶鸟喙形鼎足,汉代板瓦残片等。遗址现为耕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47、东石埠南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汉、魏晋,位于罗庄区盛庄庄街道东石埠村南邻,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暴露有灰坑。采集遗物有:龙山文化夹砂褐陶鼎足、红陶罐口沿、泥质灰陶罐、黑陶钵口沿、白陶鬹流、鬹足以及石斧;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口沿、鬲足、甗残片,泥质灰陶豆盘;汉代泥质灰陶板瓦残片等。遗址现为水塘和耕地,早年被开发为耕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48、东石埠遗址,夏、商、周、汉,位于罗庄区盛庄庄街道东石埠村北1公里,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龙山文化夹砂黑陶罐口沿、白陶鬹残片,泥质黑陶蛋壳杯残片等。遗址现为闲置用地,零星散布有近代坟丘。

49、汤庄遗址,汉,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汤庄村南10米、北2公里为欣安庄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残片、罐口沿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散布面积约1.7万平方米,早年被村民作为丧葬用地,现分布大量近现代坟丘。

50、朱张桥遗址,汉,山东省临沂市罗庄街道朱张桥河北村西10米。面积为11000平方米。遗址现为耕地,文化遗存被埋地下。

51、吴白庄遗址,汉,遗址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吴家白庄东2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52、大柱山遗址,汉,遗址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大柱山村北1公里,面积约38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等残片。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53、徐家遗址、新石器时代、战国、汉、唐、宋,罗庄区傅庄街道西徐家林村西1公里。面积为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距地表深约0.30米。据有关资料记载遗址采集有龙山文化夹砂灰陶残片、网坠,战国时期泥质灰陶豆盘、铜镞,汉代泥质灰陶筒瓦残片等。本次调查采集有汉代瓦、罐残片,唐宋时期白瓷片。

54、张家旦遗址,汉、唐、宋,遗址位于傅庄街道张家旦子村西100米,西200米为前焦邱村。遗址地处平原,地势平缓,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70米,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筒瓦、板瓦残片和唐宋时期瓷片等,为本地区聚落分布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55、大河湾遗址,汉,大河湾遗址位于傅庄街道大河湾村西北,西500米为城子村。遗址所处平原地区,地势平缓,中部一条涑河支流穿过。遗址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残片等,对于研究本地区聚落分布具有一定价值意义。

56、东三重遗址,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东三重村南1公里,东400米为王家庄村,西约1公里是涑河。遗址地势低缓,属于平原地貌,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约6.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5米,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等残片,对研究聚落分布提供了价值资料。遗址基本被农用耕地所覆盖,有少量树林。

57、王庄遗址,东周、汉,位于傅庄街道王家庄村东,南200米为小李庄村,西2.5公里处是涑河。遗址属于平原地貌,地势平缓。遗址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80米,地表采集有东周时期罐、瓦残片和汉代瓦残片等,为研究本地区聚落分布提供了价值资料。

58、薛庄遗址,汉,罗庄区高都街道薛家庄村北邻。面积为2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遗址现被当地群众作为农业生产用地,破坏较为严重,地表仅留有部分石刻、碎陶片等文化遗存。

59、北茶棚遗址,汉,遗址位于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北茶棚村东北150米,面积约31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遗址早年被当地村民开垦为耕地,常年耕作,文化遗迹埋于地下,地表偶能采集有灰陶筒瓦、花纹砖残片等。

60、小塘崖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汉,遗址位于罗庄区高都街道小塘崖村南150米,现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采集有夹砂灰陶鬲足、泥质灰陶豆把、罐口沿等。该遗址对于研究商周、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现为林地,周围少有人类活动侵扰。

61、西册山南遗址,汉,罗庄区册山街道西册山村南5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8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瓦当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为平原地貌,基本呈方形,现遗址大部分为农用耕地,种植有大量农作物,东部小部分被住宅所占压。

62、同沂遗址,汉,罗庄区册山街道同沂庄村北。面积为483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0米。采集有灰陶砖、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63、候沂遗址,商、周、汉,罗庄区册山街道候沂庄村西300米。面积为93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足、口沿,汉代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商、周、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现为农业生产用地。

64、新桥遗址,汉,罗庄区册山街道新桥村西北1.5公里,

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砖、板瓦残片等。遗址属汉代文化遗存,面积约2.24万平方米,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65、房岭屯遗址,汉,位于罗庄区册山街道房岭屯村北1公里,面积约3.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66、沟角遗址,汉,位于罗庄区册山街道沟角村西500米,面积约3.4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于地下。

67、五寺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战国、汉,罗庄区册山街道五寺庄村西南500米。面积为67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采集遗物有:大汶口文化夹砂红陶凿形鼎足,夹砂褐陶划纹罐腹片、瓮残片;龙山文化夹砂红陶鼎足,夹砂灰陶罐口沿、盆口沿、钵口沿,泥质黑陶壶口沿、钵口沿、弦纹罐口沿、蛋壳黑陶杯残片,以及石铲、凿、斧、镞、角镖;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口沿、绳纹鬲足、绳纹甗残片;汉代泥质灰陶板瓦残片等。(见《考古》1961年11期)。该遗址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年代久远,受自然因素破坏,已难见当年面貌,早年开发为耕作用地,将遗址埋于地下。

68、老沂庄遗址,春秋、战国、汉,位于罗庄区册山街道老沂庄东南,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残片、罐口沿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早年开发为耕地,将遗址埋于地下。

69、房庄遗址,汉,位于册山街道房庄北20米,面积约5.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采集有灰陶筒瓦、板瓦残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遗址现为林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

70、南张庄遗址,汉、隋、唐、宋、元,南张庄遗址位于傅庄街道南张庄村东100米,南紧邻张庄村,西约2公里是涑河。南张庄遗址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筒瓦、板瓦残片、罐口沿;宋元瓷片;隋唐青瓷片等。该遗址现大部分为农业生产用地,中部地势较低,东部小部分被住宅侵占,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71、于庄遗址,汉,于庄遗址位于傅庄街道于庄村北、南300米为东三重村,西约1公里是涑河。遗址南北长140米,东西长160米,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残片等。于庄遗址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该遗址中部是农业生产用地,用于大棚种植,南部和西部被现代住宅所侵占。

72、西三重遗址,汉,西三重遗址位于傅庄街道西三重村北50米、西200米为杨家河湾村,东200米是涑河。遗址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较大,约5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该遗址地处平原,地势平缓,有几处壕沟和水塘。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残片等,对于研究聚落分布有一定价值意义。

73、杨家河湾遗址,汉,位于傅庄街道杨河湾村北、北500米为城子村,东约500米是涑河。遗址基本呈方形,地势平缓,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比较丰富,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瓦、瓮、罐残片等。

74、傅庄遗址,商、周、汉,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傅庄村东500米,南200米为小河湾村,东400米是涑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灰陶鬲足;汉代板瓦、盆、罐残片等,傅庄遗址南北略长基本呈长方形,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现该遗址多为农业生产用地,西北部被村居民宅所占压,有少量坟冢和树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75、前龙泉屯遗址,商、周、汉,位于傅庄街道前龙泉屯村北、西300米为206国道。遗址地势平缓,平原地貌。遗址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2.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0米,采集有商周时期的夹砂褐陶绳纹鬲残片、残石斧和汉代瓦残片等,对本地区聚落分布提供了价值资料。

76、西店遗址,汉、魏、晋,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西店子村西北200米、东距新206国道约500米,西距京沪高速公路约1.2公里,北400米为前站村。遗址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5800平方米,遗址中心为一高台地,四周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貌,地表文化堆积情况一般,采集有汉代盆口沿及魏晋瓦残片。

77、上王庄遗址,商、周、汉,位于傅庄街道上王家庄东1公里处,东400米是新206国道。遗址地处平原,地势平缓,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30米,地表采集有商周时期夹砂褐陶绳纹鬲残片和汉代瓦残片等,对于研究本地区聚落分布有一定重要价值。

78、下王家遗址,汉,位于傅庄街道下王庄村北50米、东400米为陈岭村,西200米为京沪高速公路。遗址地处平原,地势平缓,基本呈方形,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60米,地表采集有汉代灰陶板瓦残片、罐口沿等。

79、朱家地南遗址,汉,位于罗庄街道朱家地村南,西距通达南路约3公里,南600米是小山后村。遗址所处属于平原地貌,地势平缓,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堆积较为丰富,现遗址大部已成为农业生产用地。在本次调查中地表采集有汉代红砖、釉陶罐、板瓦、筒瓦、罐等标本,为研究本地区聚落址分布提供了价值资料。

80、朱陈遗址,商、周、汉、唐、宋,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朱陈西北1.5公里处,其地势较为平缓,属于平原地貌,遗址大体呈方形,面积约3.8万平方米。西距京沪高速公路约1.5公里,南距后黄土堰村1公里,北临新华路。遗址西北部多为树林,东南部为农业生产用地。地表采集到汉代盆口沿残片,汉代筒瓦残片,战国筒瓦残片,战国豆柄残片以及唐宋时期窑具。

81、朱陈西遗址,商、周、汉,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朱陈西500米处,其地势较为平缓,属于平原地貌。东距火炬路约1.5公里,遗址大体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面积约为6.6万平方米。遗址整体现为农用耕地,地表采集到商周时期夹砂灰陶鬲足,在本次调查中地表采集有汉代盆残片,汉代瓦残片,东周罐残片等。遗址现基本为农用耕地,有少量成片小树林,东北部有一家加工瓷器的小厂房。南紧临涑河,东500米为朱陈村。

82、褚墩遗址,周、汉,位于褚墩镇褚墩一村村西的高墩地周围,东靠汤郯公路,南接褚黄公路,路南是褚墩医院,北部是一处废弃的砖窑。遗址西北角和东南角各有一处被开挖的土塘,西侧和南侧各有一条深约1米、宽约3米的壕沟,东侧则是褚墩一村的居民区。遗址中部偏北高高隆起,四周渐缓降低,呈龟盖形,整体地势北高南低,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80米,总面积约36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有豆盘、夹砂褐陶鬲足、夹砂红陶罐片等,该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周汉时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83、风渡口遗址,大汶口、龙山及汉,遗存位于褚墩镇风渡口村北200米处的沙丘上,现在为风渡口村的苹果园。一条南北向水泥路(村村通)自遗址偏东部穿过,遗址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遗址西200米有老涑河故道,东1500米为新涑河,整个遗址地理位置处在沂河、武河支流交错地带中。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穿过遗址的水泥路两侧都有路沟,路沟断崖灰色沙土中时而可见文化堆积分布,采集有绳纹夹砂红陶陶片、泥质红陶钵口、汉代的夹砂灰陶筒瓦等残片。该遗址于1988年二次普查时发现,采集标本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夹砂红圆柱型鼎足、扁凿形鼎足、泥质红陶舌形鼎足、泥质红陶钵口沿、网坠等,兼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鬹足、白陶壶底、扁形绳纹鼎足及汉代筒瓦等残片,为研究我区及临沂地区新石器文化聚落、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等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

84、风渡口遗址,汉,位于褚墩镇风渡口村西南200米处的耕地中,为河旁台地。西1公里至锦城村,南50米至褚黄公路,北靠水沟,西侧有一处移动公司修建的信号发射塔。通过复查发现,遗址的范围比较原来变化不大,遗址东西、南北各约150米,总面积约22500平方米,表面为黄沙土,采集标本有夹砂灰陶残筒瓦、板瓦、口沿等,根据采集标本。该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85、廖屋遗址,周、汉,遗址位于褚墩镇廖屋村东300米处的高台地上周围,东400米是廖屯村,中部有一条东西生产路穿过,东侧有一条南北向水沟,遗址中部高高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20米,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整个遗址高出周围地面3米多,从路沟断崖观察文化堆积厚约1.2米,灰色土层内夹杂部分商周遗物,采集标本有商周夹砂褐陶罐口沿、鬲足等和部分汉代灰陶片,1990年4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我区及临沂地区周至汉文化聚落、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等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

86、孙盛遗址,新石器、汉,位于褚墩镇孙盛村北200米处的高台地上,京沪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覆盖了遗址的东侧,北距苍山县道庄村700米,西1公里为苍山县小屯村,遗址南部是一片杨树,东北部有一处水汪,水汪周围的断崖上有文化堆积分布。遗址总体北高南低,呈漫坡状。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汉代夹砂灰陶罐底、板瓦、筒瓦、夹砂红陶板瓦等,新石器、商周的遗存没有发现,通过初步调查分析,遗址分布面积较大,采集标本较多,是一处中心聚落遗址。该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新石器时代、汉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87、虎山后屯遗址,汉,位于郯城县褚墩镇虎山后屯村西50米处的耕地上。北50米有一条东西向的水泥路(村村通),西靠南北生产路,京沪高速公路自北向南在遗址西部穿过,南抵虎山东岭村,西距虎山西岭村600米。遗址东西宽150米,南北长250米,总面积约为37500平方米。遗址东南部曾被取土,形成路沟断崖,可见文化堆积分布,内夹杂部分陶片,采集标本有夹砂褐陶板瓦、夹砂灰陶残片等,根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为汉代遗存。该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88、廖屯遗址,汉,该遗址位于褚墩镇廖屯村西500米处的台地周围。西南距廖屋村800米,北距褚黄公路400米。遗址西部有一片公墓林,北部有一条生产路穿过,南侧是该村的环乡路,中间间隔一条路沟,遗址中部是一块蔬菜地,北部有一处小型机井。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遗址表面为黄沙土,路沟断崖见文化层,采集了大量的汉代陶片,有夹砂灰陶筒瓦,板瓦,缸片等,该遗址范围较大,标本丰富,应是一处汉代聚落址。该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89、锦程遗址,汉,该遗址位于褚墩镇锦城村东北30米处的平地中,东1.5公里有风渡口村,北1.2公里是褚墩煤矿。一条南北向水沟穿过遗址的西侧,北侧也是一条水沟,遗址以南是一条东西向的大路,蚂蚱养殖厂坐落在遗址的南部。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夹砂灰陶板瓦,筒瓦,陶片等,根据标本特征分析,锦城遗址应是一处汉代文化遗址。该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90、凤凰庄村南遗址,汉,位于黄山镇凤凰庄村南100米处的坡地耕地周围,东靠峰山西坡,南临石渠,西2公里与楮墩镇接壤。一条南北生产路在遗址的中部穿过,路东为坡状地,路西为平原地带,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采集表本有夹砂褐陶板瓦,夹砂灰陶,缸陶片等,根据标本特征分析,凤凰庄村村南遗址应是一处汉代遗址。该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文化遗址的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91、黄山峰山遗址,汉,位于黄山镇峰山村西南100米处一高台地周围,西北靠峰山,南1600米至黄山,东北1公里是峰山水泥厂。遗址中部隆起,四周减缓降低,呈龟盖形。地势为峰山东南坡缓冲地带,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沿着路沟观察时而可见断崖有文化堆积分布,采集标本有夹砂灰陶盆口沿,泥质灰陶板瓦,筒瓦残片等遗物。根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时代为汉代,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文化遗址的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103、麻湖遗址,汉,位于黄山镇麻湖村东500米,东临沂河河堰,为临河台地,南1公里至土山拦河闸,北600米是栗林村,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250米,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地表上采集有夹砂灰陶筒瓦,绳纹夹砂灰陶板瓦,夹砂灰陶缸口等遗物,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麻湖遗址应是一处汉代文化遗址,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文化遗址的聚落分布、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92、黄山镇凤凰庄村遗址,汉,位于黄山镇凤凰庄村东北,峰山西坡的坡地周围,东距峄山村600米,西2公里与褚墩搭界,北1.5公里与临河接壤,遗址的北部有一条东西向水泥路穿过,东南部是一处近现代墓林,西南部被民房所覆盖,北部有几排民房。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10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地表采集标本有夹砂灰陶缸口沿,残器底等陶片,根据标本特征分析,凤凰庄遗址应是一处汉代遗址。

93、泉里堡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泉里堡村东南、村南及村内,沂堂镇至大仲村镇的乡村公路北侧;该遗址为平原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120米,分布面积约36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约0.5-1.0,地表采集的标本有大汶口文化的夹砂鼎足,龙山文化的夹砂鼎足,汉代筒瓦残片等,是该地区的又一处新石器、商周、汉的文化遗存。

94、大兴屯遗址新时期时代、商、周,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大兴屯村东50米处,南北向的京沪高速公路贯穿其中;该遗址为平原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长约150米,分布面积约22500平方米,1998年曾在高速路占用的部分区域进行了挖掘,文化堆积厚度约0.3-0.5,现场清理有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的标本有龙山文化陶片(以夹砂灰陶和泥质黑陶为主,表面可辨器形有鬶、盆、罐、鼎等,另有镞、骨针、骨锥),西周陶片(以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另有绳纹、叶脉纹,可辨器形有鬲、罐、盆、等),战国时期的灰质灰陶豆盘、罐口沿等;本次复查地表采集的标本有龙山泥质盆口沿、商周砂质鬲足、商周夹砂陶片等。该地区新石器、商周、战国时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95、大槐树村遗址汉,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大槐树村北,龙王堂村南,西约300米处为南北向的京沪高速公路;该遗址为高台遗址,南、北高台堆积较明显,遗址南北约200米,东西约300米,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约1米,地表采集的标本有汉代筒瓦片、板瓦残片、盆口沿等。对研究该地区的汉时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96、高都东遗址,东周、汉、宋、元,遗址位于西高都村东邻,总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0米。地表散布有汉代泥质灰陶罐残片。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97、后盛庄尼姑庵遗址,清,遗址位于盛庄街道后盛庄居委东,西距蒙山大道约400米,北紧邻清河南路,东距罗四路400米,南距沂河路约700米。后盛庄尼姑庵遗址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该遗址损毁,现为农业生产用地,东部被住宅侵占,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内有一颗银杏树。在本次调查中地表采集有汉代瓦残片。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民居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98、大埠东清泉庵遗址,清,清泉庵遗址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大埠东社区内,东100米为沂河,南100米是清河南路。东西长,南北宽,占地面积约950平方米。清泉庵遗址因战争等因素破坏,早年已经荒废。遗址目前已被新社区建设埋入地下,根据规划遗址处将建设社区花园。古银杏树1958年曾遭雷劈,树干南侧有损伤,但如今仍生长良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99、蜈蚣三忌古庙遗址,明、清,位于盛庄庄街道蜈蚣三忌村内,遗址面积约2100平方米,古庙早年已经废弃,文革时遭彻底摧毁,遗址上已建起民房和村内道路,文化遗存已不可见。古槐树龄较老,至今仍正常生长。为保护古树,四周砌起3平方米大小的石围栏。

100、木柞遗址,汉,唐、宋、元、明、清,木柞遗址位于黄山镇木柞一村村东的沂河河床上,春、秋、夏三季为沂河河水所覆盖,冬季干旱时,河床上暴露有古井数座,上为劵形砖叠加形成的直径为1.5米左右的井台,1.2米以下均为陶质井圈,井内发现有汉代的陶片以及唐、宋、元、明、清时代的瓷片等,该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45000平方米,改遗址以往未见著录或公布,系本次调查新发现。

101、麒麟山村遗址东周、汉,位于沂堂镇麒麟山村东南约1200米,遗址东南靠孙家山,地势南高北低,东为果园,遗址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160米,分布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耕土层45厘米之下遗址中部文化层厚50-60厘米。根据所采集标本器形特征分析,其时代为东周至汉,该遗址以前未见著录和公布,系本次调查新发现,为本地汉代考古提供了新的资料。

(二)古墓葬

1、吴白庄画像石墓,东汉,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吴白庄社区西北部,东距沂州路约1.5公里,南距沂河路(金九路)约0.5公里,北紧邻付家白庄。墓葬面积约为2600平方米,所处地势为平原微隆地貌,地势较为平缓,北约1000米是陷泥河。1972年底,临沂地区文物组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后将画像石运至临沂市博物馆收藏至今,墓葬的基石与一些墓砖等又被封埋在了原地,现堆筑封土高约3米。该墓属半地下建筑,地面起冢,墓室封土下有一号画像石大墓和二号无画像中型墓两座。墓东西宽15米、南北长9米、高约3.5米,由墓道、四墓门、前室、中室、双后室、三耳室、回廊等部分组成,墓室立柱上栩栩如生的胡人、虎、猴、熊、盘龙等高浮雕、透雕。墓室共出土画像石49块,早年已经损失4块,现实有45块,存画面65幅。墓早年被盗掘,随葬品较少,出土有虎形水晶质坠饰1件、绿松石小兽3件、部分碎瓷片及300余枚新莽大泉五十、东汉五铢、剪边五铢等。该汉墓在全国的汉画像石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吴白庄汉墓于2003年被临沂市政府公布为****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罗庄墓群,汉,位于罗庄街道罗庄社区南,南500米为沈泉庄村。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据有关资料记载,该墓群地表暴露有土坑竖穴墓,地面散布汉代泥质灰陶罐、俑等残片,为本地区汉代墓葬制度提供了资料。罗庄墓群东西长,南北宽,基本呈长方形,整体地势平缓。现墓群所在地已经成为村居民宅,多平房,部分是二层楼房。

3、十里堡墓地,汉,十里堡汉墓位于盛庄街道十里堡社区南200米,南100米为沂河路,东800米是沂河。汉墓地处平原,地势比周围略高,面积约为700平方米。据第二次文物普查资料记载,该汉墓原有封土遭破坏,墓室为砖石结构,采集有陶器残片、五铢钱等,为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价值资料。汉墓地处平原,地势比周围略高,现墓地位置为农用耕地,种植有小麦等农作物。

4、小山后墓群,汉,位于罗庄街道小山后村东南,南约1公里是房庄村。墓群地处低矮山丘,地势高于周围地面,东西长南北宽,分布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该墓群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墓群基本都被道路所覆盖,地表已经难以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

5、小丁墓群,汉,位于罗庄区傅庄街道小丁庄村东1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地面暴露有砖室墓。地面散布有墓砖、陶器残片等。该墓群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殡葬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小丁墓群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现为农业生产用地,东部被住宅侵占,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6、孝山墓群,汉、宋辽金,位于傅庄街道孟庄村西100米的孝山之上,南200米是张旦子村。面积为4万平方米。地表散落成堆的墓石、墓砖,采集有汉代板瓦残片和宋金时期白瓷片,对于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孝山墓群位于孝山上,现今孝山山体已消失一半,仅存东半部分,西半部分因开采石材而出现大面积水塘,山势较陡峭。随处可见采石后留下的石坑,破坏程度比较严重。

7、陈白庄墓群,汉,位于罗庄区盛庄街道陈家白庄村北,分布面积约1.52万平方米。曾发现8座以上的瓮棺葬。1981年抢救性清理2座瓮棺葬。均为土坑竖穴,葬具分别由一罐一瓮和两长筒形瓮对口相接。罐、瓮均为夹砂灰陶,罐腹饰绳纹,瓮腹饰凸弦纹。仅出土随葬的半两钱。根据罐、瓮形制,此地当为西汉平民埋葬儿童的公冢。早年被开发为耕作用地,文化遗存被埋地下。

8、庆云山墓群,汉,位于傅庄街道岳旦子村东,北1公里为山西头村。墓群分布于庆云山上,南北长东西宽,面积约14万平方米,属于山丘地貌,部分墓葬遭破坏。1984年5月曾清理两座土坑竖穴石椁墓,石棺内壁凿刻阴线圆圈纹、谷壁纹、六博盘纹、人物画像等。出土有泥质黄陶鼎、盒、壶、灰陶罐、红陶女侍俑以及铁铲头、石饰件等。该墓群对于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9、车辋墓地,汉,位于罗庄区高都街道车辋村南150米。

面积为350平方米。暴露画像石结构墓室,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该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殡葬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10、宋家墩墓群,战国、汉、魏晋,位于罗庄区高都街道宋家墩村内。面积约1.7万平方米。暴露有土坑竖穴墓。地表散布有汉代泥质灰陶罐残片。墓群所在位置现在已被当地村民作为宅基地使用,在建设民房时,偶有墓穴暴露出来。

11、新良庄墓群,汉,位于罗庄区册山街道新良庄村北,面积约8万平方米。暴露有土坑竖穴墓,地表散布有泥质灰陶壶、盒等残片。该墓址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殡葬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墓群所在地现为一片林地,曾遭盗掘,暴露有土坑竖穴墓,地表散布有泥质灰陶壶、盒等残片。

12、顾沙沟墓群,汉,罗庄区册山街道顾沙沟村东、北500米为沟角村。面积为52000平方米。暴露部分石板砌筑墓室,地表散布有大量的花纹砖及泥质灰陶罐残片等。墓群现为耕地,位于罗庄区册山街道顾沙沟村东,所在地人口稠密,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工商业经营。

13、东何庄墓群,汉,位于册山街道东何庄村西,墓群面积约16万平方米。地表散布有陶罐、罐口沿、陶俑残片等。该墓群对于研究汉代民俗、殡葬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现为农林用地,早年遭盗掘,部分墓葬损坏严重。

14、蟠龙山墓群,汉,蟠龙山墓群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朱陈村东南300米,地势较高,属于低矮山形。东距罗七路约800米,南距山南头村约1公里,北距文化南路200米,西距206国道700余米。墓群分布于蟠龙山上,南北方向略长,分布面积约为6.8平方米。现墓群集中处地面散落几块墓石,少量墓砖和汉代罐残片。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另有石槨墓,对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5、盛庄墓群,汉,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前盛庄村南1公里,北临后盛庄村。采集有陶罐、壶残片等。现状:盛庄墓群基本呈方形,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该墓群东部被住宅侵占,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西部保存较好,现为农业生产用地。

16、山南头墓群,汉,位于罗庄街道山南头社区东北10米,西北200米为朱陈三村。墓群分布于蟠龙山南侧,东西长,南北宽,面积约6万平方米,现地表散布罐残片、墓石、墓砖等,墓暴露有土坑竖穴墓、瓮棺墓、土坑竖穴木椁墓,对于研究古代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青石塘墓群,汉,该墓群位于褚墩镇青山塘村西南200米处的土丘周围,南至褚墩炸药库,东北角至汤郯公路,北1公里与临沂市汤庄接壤。东南坡地是一片公墓林,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墓群北部散落着一些石椁板,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板瓦,筒瓦,豆柄,缸陶片等。该墓群系二次普查时发现,为我区汉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墓葬形制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18、黄山马王墓,汉,黄山马王墓位于黄山镇栗林村西1公里处的高墩地上,西侧和北部紧靠武河,东南1.5公里有麻湖村。东300米是武河堰堤,封土中心高约4米,该墓东西,南北各长为120米,总面积约14400平方米,据记载,该墓曾出土铜镜,古钱,和带有车马人物造像的画像石,以及各种陶片。根据陶片证明,马王墓系汉墓,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黄山墓群,汉,黄山墓群位于黄山镇峄山,黄山,蝎子山南北相连一带,主要集中在黄山镇政府西侧的黄山主峰及周围地区,黄山南坡较为集中,墓群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1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由于生产活动致使一些墓葬暴露在外,主要是石椁墓和砖室墓,县文管所收集了几十件文物,主要有各类铜镜,铜钱,各类陶器等,其面积之大,内涵丰富,当居全县之首,199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田站墓群,汉,田站墓群位于郯城县马头镇田站村西,北临陈村,南靠石站村西邻南北水泥路,一条东西路横贯该墓群中南部,田站村村委会坐落于该墓群之上,西北是一处已经废弃的砖窑。墓群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1988年调查时,因烧砖取土,地表曾暴露有青石墓和砖石墓,据调查墓中曾出土半两钱、铜剑等。该墓群系二次普查时所发现,为我区汉代的文化聚落分布、墓葬形制等研究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21、东大埠墓群汉,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东大埠村西约350米处,西约1千米处为卞庄至沂堂的乡镇公路,南约1.2千米处为大苍山;1979.2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该墓群又称“天子墓”、“柞王墓”等,缺考;该遗址位于丘陵地带,周围山岭起伏,东西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岭,墓群就坐落在其中;该墓群多为石板墓,封土残留高约0.3米,墓群东西长约70米,南北长约50米,分布面积约35000平方米;据传,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此挖掘处石墓一座,墓石上刻有车马、人物图案等,同时出土了石人1件,后运往郯城(原属郯城西北乡),该墓已回填多年。对研究该地区汉时的葬俗葬制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

22、前峰山墓群汉,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前峰山村东约700米处,前峰山南山腰;墓群南北长约120米,东西长约80米,分布面积约9600平方米;已暴露出来的墓葬均为砖、石结构,上刻有画像。对研究该地区汉时葬俗葬制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

23、寨子墓群汉,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寨子村东的山丘上,南临村完小;墓葬分布在山丘顶部和山丘南侧;该墓群南北长约60米,南北长60米,东西约100米,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已发现的部分墓葬,皆为石椁墓,部分石构建刻有人物、禽兽或几何花纹等画像;地表残留有泥灰陶片等;该墓群为该地区众多的汉代墓群之一。对于研究该地区汉代的葬俗葬制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

24、尚屯村南墓群,汉,位于罗庄街道尚屯村南,北距沂河路200米,西500米是通达南路。面积为13000平方米该墓群地势平缓,属于平原地貌,墓冢一处,墓室门塌陷不可辨认,墓群范围内发现墓砖多块。该墓群以往未见著录,为本次调查新发现。尚屯村南墓群南北长、东西宽,基本呈长方形,为平原地貌,地势平缓。有一池塘,墓群西部保存较好,现为农业生产用地,东部池塘处塌陷,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有多处小土丘。

25、尚屯墓群,隋、唐五代,尚屯唐代古墓群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园内,2006年3月16日在建筑施工时被发现,通过实施保护性发掘,探明墓群面积约200平方米,共七个墓室,均为圆形穹窿顶砖结构,直径二至三米不等,并建有椭圆形小龛,墓侧设窗。由墓道相通,上为蒙古包式圆顶,墓室形状十分罕见,墓内出土了陶器、青铜器、瓷器、首饰等大宗物品,其建筑构造和随葬品均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据专家考证,墓主人应与草原游牧民族有所联系,体现了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此墓群对于研究唐代葬俗以及当时的生活习俗有着重大的考古学意义。有价值的文物现存临沂市文物局进行保护,墓室主体结构现已重新封土埋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26、文曲山墓群,汉,文曲山墓群位于黄山镇武村以西、山崖村以东、山前村以北的文曲山周围。山峰高高隆起,呈馒头状,周围形成浅丘高岗。西南100米是西山村,东、南、西、北四侧均有环山水泥路相连,西与西山相连。墓群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曲山东部早期曾有开山采石活动,散露出的石椁板随处可见,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板瓦、筒瓦残片,缸、壶口沿标本等,该墓群以往未见著录或公布,系本次调查新发现。为我区汉代文化聚落分布、葬俗、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27、西山墓群,汉,位于黄山镇西山村东北的西山周围,山峰高高耸起,呈馒头状,周围形成浅丘高岗,东与山崖村相接,北与蝎子山隔河相望。墓群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西山中部偏西早期曾取土烧窑,村街巷道中石椁板随处可见,有的一面带有穿壁纹饰,大多数均为素面。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筒瓦、板瓦残片等。该墓群以往未见著录或公布,为我区汉代文化聚落分布、葬俗区域类型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28、李官庄墓群,汉,李官庄墓群位于黄山镇李官庄村南600米的河堰周围,临沂市水利局,环保局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引武河入沂河,在开挖李官庄村南河堰时发现石棺墓数座。由于是现代的挖掘作业,破坏严重,县文管所人员到达现场后均未发现任何文物出土,其中有一块石挡板一面有凤鸟图案,两侧带有三层台的凹槽,该墓群东西150米,南北50米,总面积约7500平方米,西,南均与苍山县庄乌镇接壤,该墓群以往未见任何著录或公布,系本次调查新发现,为我区区域内东汉时期的葬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29、于腾墓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寨子村南约130米处,座西北朝东南,墓冢一座,是于腾及其妻的合葬墓;该墓呈覆斗状,周长21米,占地面积约43平方米;墓前有一通石碑,是2005年5月新立的,上楷书镌刻“于腾于太公与孟太君王太君合葬墓”,碑体右侧刻有于腾的生卒年及生平事略等;1976年3月,该墓曾出土“皇恩重命”的金凤冠一顶,为慈溪太后褒赐于腾其妻王氏在临沂捐资举办义学赏赐,并封她为“一品夫人”。该墓为本次调查时新发现;于腾,清同治三年(公元1862年)的进士,先后授四川宜宾、铜梁任知县,后代理四川成都知府,精通书画鉴定与收藏,以宋画册页为主,整理编辑了古籍“盛宋文选”多书,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病逝成都府署,续妻王氏扶柩回籍,并安葬故里。

30、麒麟山墓群汉,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麒麟山村东南约1500米,墓群位于孙家山北坡,东距神山至沂堂公路约800米,墓群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110米,分布面积约为13200平方米,地面暴露石椁墓6座,根据墓葬形制分析,其时代为汉代,该墓群先前未见著录和公布,系本次调查新发现,对研究该地汉代葬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三)古建筑

1、观音阁,清,位于罗庄区盛庄庄街道东石埠村内,西距京沪高速公路约800米。面积为5600平方米。该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资料记载,房屋原是三间两层,灰瓦硬山顶,宽约11.10米,进深6米,高8.5米,现仅存断壁残垣一处,长约11米,砖石结构,外表墙体残破。观音阁于1989年被临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沂堂牌坊清嘉庆20年(公元1815年),位于临沂市苍山县沂堂镇的北沂堂村内,南距沂堂镇政府驻地约1.5千米,2006.12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创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为表彰武生侯振纲之妻王氏所建。该牌坊为四立柱三间五层石刻牌坊,坐西向东,高8米,宽7.4米,东西长2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村内的一条生产路从牌坊正中穿过。该牌坊斗拱承托楼檐,歇山顶。牌坊两侧立有夹戗抱鼓石,主门柱两侧立有四尊石狮,四立柱上两侧刻文(对联),现在牌坊的横梁用铁箍进行了加固;该牌坊上有五层石刻,一层东西两面刻有二龙戏珠的浮雕;二层两面楷书镌刻“嘉庆二十年旌表武生侯振纲之妻王氏节孝坊”19字,三层两侧有瑞云祥龙图,图两端皆为袈裟禅杖高僧浮雕,四层东西刻有“敕褒节孝”四字,最上层歇山顶楼檐下嵌“圣旨”刻石,门梁两侧嵌石刻文,左侧是宋潢题诗,右侧王寿题诗,五层横梁两面皆为丹凤朝阳图,最上层是圣旨刻石。该牌坊为临沂市仅存的三座牌坊之一。雕刻精美,对研究清代石刻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3、西高都火神庙遗址,唐、宋,位于罗庄区高都街道西高都村东邻,面积为2650平方米。原有大殿等,现仅存残墙等遗迹,面阔三间二层,砖石结构,灰瓦硬山顶。宽11.10、进深6、高8.50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较严重。该遗址对于研究唐宋时期祭祀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4、朱张桥石桥,明、清,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朱张桥社区内,南距涑河500余米,北400米为罗庄区南外环路。面积为206平方米。石桥东西横跨涑河的支流上,目前长约20余米,宽约4.5米,面积约93平方米,由石材建造而成,桥身下有八孔。现存桥身八孔中北四孔为老桥,南四孔为后来重建新桥,两侧雕刻都已经被破坏掉。3、东店子古宅,清,东店子古宅位于傅庄街道东店子村内,所处地区属于平原地貌,古宅坐北朝南位于一王姓村民院落内,东西长16米南北宽10米,高约4.2米,面积约160平方米。据考证,该古宅建造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现今房屋整体结构保存较好,主房为三开间,东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外墙由灰砖砌成,内墙采用垛梁结构,门前两侧各有一根木质立柱,房顶由灰瓦铺盖而成。因建造年代较长,屋檐处略有破损,局部瓦件脱落,两侧耳房现用来堆放杂物。

(四)近现代重要史记及代表性建筑

1、褚墩鲁南战役指挥所旧址,现代,鲁南战役指挥部旧址位于褚墩镇碑住村内,为解放战争时期鲁南战役指挥部临时居住所,以原有司令部办公地点三间房屋为重点,东西25米,南北30米,总面积750平方米。该旧址是我县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罗庄工农兵俱乐部旧址,1953年,罗庄工农兵俱乐部,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罗庄村,东距临册路约4公里,西距罗四路约1公里,南临罗程路,北距花埠圈村约1.5公里。面积为1300平方米。由当时的罗庄煤矿建筑队历时一年多建成,为两处独立的建筑个体,两处建筑距离较近,东西相距20余米,1号建筑物长50米宽18米高约7米面积约为900平方米,2号建筑物长40米宽10米高约5米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两栋建筑均为砖混结构。建筑物屋顶为木制天花板,造型别致,室内现为临沂矿务局建筑公司作为存放工程模板的仓库使用。

(五)其他

1、朱陈化石点,第三纪上新世,位于罗庄区罗庄街道朱陈社区宝泉寺山泉四周、西距后黄土堰村约2公里。据《临沂县志》载“寺前多化石鱼蟹蚌蛤之属”,该化石点东西长约18米,南北宽约11米,东北部略高于西南部,面积约为200平方米,化石点最南部一处泉眼,当地群众称之为“葡萄泉”。现裸露局部岩石上有保存较好亿万年前的笔角石、鱼等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纹理清晰,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对研究第三纪上新世该地区的古生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朱陈化石点东西长,南北宽,分布于宝泉寺山泉四周,北紧靠宝泉寺院墙,南紧邻涑河。化石点东北部略高于西南部,岩石此起彼伏,形态各异,局部岩石上蕴藏有丰富保存较好亿万年前的笔角石、鱼等古生物化石,化石标本纹理清晰,颜色略有不同,但由于风蚀等自然因素导致一些化石标本逐渐脱落。

(徐永红 供稿)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7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