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黄山镇基本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2014-07-01 19:26:35 作者:本站文库 发布者:benzhanwenku 浏览次数:2829  类别:我的随笔  


黄山镇基本情况简介

 

      黄山镇位于罗庄区东南部,罗(庄区)、郯(城县)、苍(山县)三县区交汇处,东临205国道,西至京沪高速8公里,北距临沂市区20公里,地理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4.8万人。
      黄山镇于1971年从郯城县褚墩公社划分出来,成立黄山公社。后黄山公社于1984年改为黄山乡。后黄山乡又于1994年改为黄山镇。后2011年因行政区域规划调整,黄山镇由郯城县划入到罗庄区。该镇山青水秀,沂河、武河、涑河纵贯南北,黄山、峰山、文曲山、菊花山等八座山头点缀其中。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灰石、白云岩、页岩、黄沙、煤炭等。柳编产业形成规模,杞柳工艺品远销世界各地,是杞柳名镇,素有“中国杞柳之乡”的美誉。黄山镇民营经济十分发达,有建材、杞柳、油脂食品、专业村经济、小五金加工、生态旅游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全镇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建有10所学校,1所卫生院,15所村街卫生室。尤其是2009年建设的全国****人工湿地——武河湿地成为全市亮点。
      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8.9%;规模工业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9.1%;财政收入2345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同比增长3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57元,同比增长8.3%;外贸出口达216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0%。黄山镇先后获得“山东省百强特色产业镇”、“山东省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先进乡镇”、“ 临沂市生态文明乡镇”、“临沂市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临沂市外贸出口先进乡镇”、“临沂市安全生产先进乡镇”、“临沂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临沂市‘五个好’乡镇党委”、“临沂市五大惠民工程建设先进文化乡镇”、“临沂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发展效果显著。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建材、杞柳、油脂食品、专业村经济、小五金加工、生态旅游六大特色产业,2010年全镇民营企业达到46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1家。抓住规划建设黄山工业园区契机,全力寻求大项目引进。黄山工业园是原郯城县三个县级工业园之一。按照“一村一品”多业并举的思路,大力发展专业村经济,坚持不懈地狠抓大中小项目建设,菊花屯社区小五金加工、安头村木材运输、木柞二村家具制造、柴口村鲜花种植等一批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好的项目相继投入生产,民营经济群体得到进一步膨胀。积极培植重点出口产业和企业,全镇外贸出口形势喜人。在郯城县外贸出口五大企业中,黄山镇占据3家。2010年全年外贸出口达到210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3%,同比增长53%,连续三年位居郯城县乡镇出口****名。
      农业农村工作亮点频现。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粮食生产效益持续提高,良种覆盖率100%。新增杞柳面积2000亩,花卉面积100亩,造林1000亩;新建环保养殖小区2个,畜禽防疫率达100%。全镇耕地面积达到3.9万亩,小麦面积3.2万亩,牛蒡面积1000余亩,林业面积6000余亩(其中杞柳5000余亩、花卉面积210亩,杨树林银杏林面积882亩)。二是积极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积极发展花卉种植业,柴口、蒋一、山西、李官庄等村花卉面积达到210亩。努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使其成为农村发家致富新捷径。三是扶持壮大现代农业。新增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总量达到2家;新增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总量达到6家,新增花卉、养殖等专业合作组织6家。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余万元修建荣华社区至栗林村道路;完成凤凰庄、柴口村吃水改造工程,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4700余人,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180个,完成年度计划的80%。投资65万元完成木柞四个村排水设施建设,对镇西南湖片、东北湖片2200亩土地进行排水设施建设,清淤20公里,新建排水渠5000米,桥涵闸6座,修田间路8公里。新建田间小井420个,机电井13个,大口井4个,为农村抗旱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城乡建设及环境整治实现新突破。以争创省级文明生态乡镇为目标,实行大规划、大整治、大建设,城乡建设变化显著。一是加大城乡建设投入。2010年投资280万元对麻湖村和黄褚路黄山段6公里进行综合改造,加宽路肩36000平方米,铺设花砖812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6800余棵,安装路灯188盏,铺设排水管网3000米;投资60万元完成蒋二至凤凰庄村道路硬化;投资40余万元修建荣华社区至栗林村道路,栽植苗木300余棵;完成武河桥改造;投资260万元、总面积3500平方米信用社综合楼已经交付使用。二是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立编制9人的城管执法中队,注册成立保洁公司,全面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形成保洁长效机制。保洁公司在驻地建立专职环卫队伍,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天天有进度、周周有变化,农村环境显著改善。突出环境卫生、广告标语、植树绿化三项重点内容,着重抓好镇驻地及黄褚路、黄李路、张册路三条重点线路。投资60余万元统一粉刷墙壁25万平方米,对16处户外广告灯廊和450块户外广告统一清理改造,并按照同一标准统一制作。建立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箱(池)350余个。健全完善河道保洁机制,对生活垃圾统一清理、统一放置,保证了黄山境内沂河、武河、南涑河3条河流无污染物品和生活废水排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在2010年迎淮检查综合整治活动中共动用铲车、拖拉机等机械100台次,劳动力8000人次,清理垃圾200余吨,在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考核检查中,武河万亩人工湿地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生态环境全面优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切实做好投资8700万元,占地15000亩,总长15公里,涉及14个村庄,8860户的工程建设和维护工作,实现了“一个一个滞留塘、一片一片莲藕汪、五颜六色水植物、一望无际芦苇荡”的设计理念。在建设工程中,严格落实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变更等每一个环节,全力打造“高效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景观工程”。武河湿地一期土建工程从2009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到2010年2月26日竣工。在3月27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检查中,武河万亩人工湿地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迎淮考核中****的亮点,为山东为临沂争得了荣誉。一期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总投资1780万元,于5月8日开工建设,7月6日全部竣工。
      投资120万元对全长5.3公里南涑河河堤进行加宽加固,投资200万元完成南涑河千亩石榴园建设,形成了“千亩石榴园,万亩大湿地”美丽景象。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对投资400余万元的凤凰庄桥进行新建,对谢官庄、老屯桥进行加固,进一步提升了南涑河生态环境。郯城县黄山段南涑河改造工作得到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先后三次在黄山镇召开现场会,推广建设经验。
      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土地复垦工作。对原前黄山村纳入镇驻地统一规划建设,筹建荣华社区,计划投资1.05亿元两期建楼房35栋,占地面积180亩,可入住1050户。目前一期投资1200万元4栋120户居民楼已建设完成。发挥丁南、丁西、丁东三个村五金建材产业发展的优势,筹建菊花屯社区,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目前,完成投资100万元的菊花屯社区服务楼建设,投资1200万元一期4栋120户居民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二处社区建设完成后可新增加建设用地700余亩。原武河煤矿38户60.39亩土地复垦项目已全部完成。菊花屯社区70户32.28亩土地复垦项目,已拆除62户并复垦土地29.37亩,完成任务的91%。其他后续工作正抓紧进行。黄山镇土地复垦工作得到上级充分肯定,被列入郯城县全省****批验收4个乡镇之一。
      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群防群治、抓好站岗巡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对重点案件立查立破,对“两抢一盗”案件下力气侦破,社会治安、刑事犯罪案件同比下降35%。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升,保证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加大对信访源头治理,强化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保证了世博会、两会等重要敏感时期无上访。尤其是武河湿地工程开工建设期间,工程涉及面广,要求时间紧,工程量大,在群众思想不统一,资金赔付未到位的复杂情况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指示,在占地赔偿、堵坝截流、工程开工和水淹群众土地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确保建设期间无上访,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民生问题稳步解决。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民政策。2010年全镇共发放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306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200余户、280万元,汽车、摩托车补贴178户、78.6万元,农机补贴6.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环保猪圈补贴及规模养殖小区补贴共13万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培训新型农民2000人。扎实推进教育卫生事业。投入资金240万元,先后完成中心小学和蒋史汪小学教学楼建设和改造工作;投资140万元的蔡村小学教学楼正在建设;投资各135万元的峰山小学、木柞小学教学楼和危房改造已开工建设。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进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0%和98%;投资140万元的镇卫生院病房楼和投资60万元的蒋史汪、安头村卫生室投入使用,使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建国前老党员、四属、伤残复退军人及困难群众救助走访,发放资金50万元;兑付各项医疗费26万元。加大对敬老院的投入,全镇五保老人入住率达到70%,对入住的五保老人进行定期免费健康查体,让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精神文明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武装、优抚等工作成效明显,妇联、残疾人、老龄、统计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目前,黄山镇以行政区划整体划入罗庄区为契机,积极对接,奋发有为,全镇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一个富强、秀美、和谐的新黄山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多业并举的新黄山展现在人们面前。

 

黄山镇各村简介

 

      黄山镇位于罗庄区东南部,罗(庄区)、郯(城县)、苍(山县)三县区交汇处,东临205国道,西至京沪高速8公里,北距临沂市区20公里,地理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4.8万人。
      黄山镇东部是沂武河冲积平原,西部是低山丘陵区,沂、武河贯穿南北。著名景点有黄山如黛、玉盘托峰(山)、文曲双耸、长桥连虹、涑河柳行等。著名古迹有文曲山汉墓遗址、马王城(汉朝襄贲[音BEN]县城所在地)遗址、马王墓(在今栗林村西武河东岸)等。黄山镇风俗传统农历三、八为镇驻地集日,正月十七日、十月一日为集会,四月初八古庙会于1971年由本镇丁屯村迁入镇驻地。
      全镇共26个行政村,分别为李官庄村、舒官庄村、山西村、文曲山村(分为山崖村、山前村和中蔡村等3个自然村)、蝎子山村、西蔡村、双合村(分为麻湖村和武村2个自然村)、栗林村、东蔡村、谢官庄村、老屯村、荣华社区(原前黄山村)、后黄山村、柳行村、峰山村(分为丰大村、丰后村和丰上村等3个自然村)、凤凰庄村、蒋史汪一村、蒋史汪二村、菊花屯社区、桃园村、安头村、柴口村、木柞一村、木柞二村、木柞三村和木柞四村。
      荣华社区(原名为前黄山村)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徐、朱、陈三姓在此建村,因靠黄山,以方位得名前黄山。1971年后历为公社、乡、镇驻地。现有602户、1781口人。 
      后黄山村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村,以村处前黄山后,得名后黄山。现有714户、2051口人。 
      北桃园村(一般称为桃园村)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村,此处原为木柞村李姓桃园,故得名桃园。因与庙山镇的桃园重名,经郯城县人民政府郯政发(1982)88号文件公布,以方位更名为北桃园。现有239户、698口人。 
      凤凰庄村 相传唐永贞元年(805年),苗姓建村称苗儿庄。清康熙七年(1668年)郯城大地震毁村,后在原址村北重建,因许姓居多,故改名许家庄,习称许庄。因与郯城县郯城、高峰头镇的许庄重名,经郯城县人民政府郯政发(1982)88号文件公布,以方位吉祥嘉言更名为凤凰庄。现有675户、2049口人。 
      峰山村 分为丰大村、丰后村和丰上村等3个自然村。据传唐初建村,因靠峰山而得名。现有1167户、3588口人。 
      菊花屯社区(原名为丁屯) 相传唐朝末期建村,原称菊花屯,后因丁姓居多,改名丁家屯,简化为丁屯。原分为丁东村、丁西村和丁南村三个行政村,后合并成立菊花屯社区。现有899户、2733口人。 
      蒋史汪 据传明洪武年间(1368~1377年)建村,因蒋、史二姓居此,得名蒋史庄。后以村中大汪,改称为蒋史汪。现有蒋史汪一村(简称为蒋一村)、二村(蒋二村)两个行政村。蒋一村现有758户,2345口人;蒋二村962户,3024口人。 
      柳行村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建村。此处原是一片柳树行,许姓由王店子(今属临沂市)来此建村,故得名柳行。现有200户、613口人。
      木柞 相传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葛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因村民多从事木业,故名木作,后演化为木柞。现有木柞一村(简称为木一村)、木柞二村(木二村)、木柞三村(木三村)和木柞四村(木四村)等四个行政村。木一村现有390户,1170口人;木二村431户,1318口人;木三寸381户,1196口人;木四村402户,1091口人。
      谢官庄村 据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谢姓自郯城县红花埠来此耕种官田,故名谢家官庄,简化为谢官庄。现有823户、2822口人。 
      安头村 据唐贞观年间重修灵源寺碑载,此村建于隋朝(581~618年)。因村处河岸边,得名岸头,后讹化为安头。杜氏宗谱载:“杜氏前明由汊口镇迁来大安村”。以此,该村曾称大安村,后复称安头至今。现有1126户、3447口人。 
      柴口村 据传金时(1127~1234年),薛、何、宋三姓来居,原以地处沂河河汊处,得名汊口镇。杜氏宗谱载:“杜氏始祖明初自山西洪洞鹊里黄土崖来郯,后族众日繁,分居新汪、唐桥、重沟三支,至九世祖成谏迁至汊口镇”。清雍正年间,该村杜姓与附近安头村闻姓,因土地纠纷,杜姓砸毁闻姓墓碑,被闻姓告发,判杜姓抄家之罪。官兵误将临沂县之汊口镇杜姓抄家,该村遂改名为柴口镇,简化为柴口。现有741户、2323口人。 
      老屯村 据传明末建村,始称屯里,后因该村较大,建村年代早于附近小村,故习称为老屯。现有464户、1390口人。 
      蝎子山村 谢氏宗谱载:“清乾隆间五世祖自郯南红花埠来蝎子山定居”。以靠蝎子山得名。现有603户、1594口人。 
      双合村 双合村分为麻湖村和武村2个自然村。麻湖 据传明成化间,刘姓因原籍武家口毁于洪水,迁此立村。时因此处湖泊众多,野麻丛生,得名麻湖。武村 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武姓自东蔡村迁此居住,故得名武家村,简化为武村。后因行政区域调整,麻湖村与武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双合村。现有580户,1808口人。
      栗林村 相传元末薛、何二姓来此耕种官田,称官庄。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旺族杜姓由柴口迁此定居,遂以村后大片栗树林改名栗林。现有579户、1736口人。 
      文曲山村 文曲山村分为山崖村、山前村和中蔡村等3个自然村。山崖 原名山丫,据传明朝中期,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迁此居住,以村处文曲、文昌二山之间,故名山。因“丫”字冷僻,经郯城县人民政府郯政发(1982)88号文件公布,调名山崖。山前 据传清乾隆初年,王姓由西蔡村迁于文曲山、文昌山南侧建村,故名山前。中蔡村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村,原为西蔡村的东场园,因处东、西蔡村之间,故得名中蔡村。后因行政区域调整,山崖村、山前村和中蔡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文曲山村,其名取其附近山头文曲山之意。现有267户,813 口人。现有449户、1401口人。
      山西村 王氏宗谱载:“王氏始祖明代洪武初年卜居此处”,以村处文曲山西侧,得名西山。因与郯城县庙山镇的西山重名,经郯城县人民政府郯政发(1982)88号文件公布,更名为山西。现有267户,813 口人。
      西蔡村 王氏宗谱载:“王氏始祖明洪武初由山西洪洞鹊里来居于此”,时因此处野草丛生,得名蔡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以方位改称西蔡村。现有504户、1634口人。
      东蔡村 相传明朝中期建村,原以武姓居住于此,称武家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前土地祠碑载:“武家村土地祠,历年未曾塑像,……”。后武姓多数迁出,以村处蔡村(今西蔡村)东,改称东蔡村。现有310户、889口人。
      舒官庄村 相传唐朝(618~907年)建村。因此处原为官田,始称官庄,后以方位改名北官庄。据清光绪二十六年立舒氏祖墓碑载:“舒氏祖明代迁此”。后又改称舒家官庄,简化为舒官庄。现有793户、2619口人。
      李官庄村 据传建于唐朝(618~907年)。因村近官庄(今舒官庄),亦称官庄。明朝中期,以李姓居多,改称李家官庄,简化为李官庄。现有225户、796口人。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64.063毫秒